今天早上,轨交迎来早高峰,乘客们戴着口罩有序乘车本报记者陈梦泽摄
4月1日,上海轨交16号线将恢复常态末班车开行,加上3月22日已恢复常态运营的轨交8号线,和4月底预计完成改造施工恢复常态的轨交2、5、7号线,“五线缩时运营”接近尾声。
五线利用疫情期间的客流低谷期,2月22日起将末班车提前至晚上9时,为清洁消毒留出更多时间,也为维保人员打开“黄金窗口”,抓紧帮线路“强身健体”——整修设施设备、消缺隐患、调试新车、清洗隧道……“夜间有效作业时间,差不多翻了一番。”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调度指挥室经理王军说。
从2月22日到3月29日,维保公司9056人次参与施工,按计划完成专项任务437项;轨交8号线提前收工,轨交16号线恢复在即;轨交2、7号线下阶段的施工重点是“隧道整治”,轨交5号线为“轨道扣件更换”,缩时运营将延续一个月左右。
“迎新”
列车调试创纪录
3月23日,轨交16号线迎来首列增购6节编组新车上线,创造了“新车调试97天即上线”的最短记录。“通过紧锣密鼓地静态调试、动态调试、模拟运营、连挂演练,不断优化流程,缩短工期。”维保公司通号分公司16号线车载信号增购项目经理常天介绍,缩时运营后,每晚可增加近2个小时有效作业时间,对提前完成新车调试任务帮助很大。
借此契机,车辆维保专业采取高低速混跑、轻重载交叉等方式开展列车型式试验,通号专业采取系统、轨旁、车载多作业面联动等方式开展动态调试,以及列车控制系统接口和信息系统接口联测,各方在深夜里有更充裕的时间密切合作。
“第2、第3列6节编组新车正在调试,计划4月下旬上线运营。届时,轨交16号线早高峰上线6编列车将达13列,运行间隔会进一步缩短。”维保公司车辆分公司16号线项目经理沈祥说。
“大修”
集中力量办大事
新车调试、信号升级等增能工作必须按期完成,轨交2、5、7、8号线的隧道、轨道、供电接触网等设施设备也急需大修。提前结束运营,有利于合理调配施工资源,集中人员、区段和时间,提高大修效率。例如,轨交2号线停运施工涉及的大修区段,原先需要183个施工封闭点,预计到12月底才能完成所有工程量;现在减少到55个施工封闭点,可提前完工。
供电分公司充分利用夜间“黄金窗口期”,开展轨交8号线地面高架段接触网受力部件开口销整治、轨交2号线接触网大修等专项工作。目前,轨交8号线芦恒路至沈杜公路的2756个开口销整治已全部完成;轨交2号线接触网共更换弹性元件4500套、电连接1658套,大修总体进度加快80%,还有更多时间对供电设备全方位检查、清扫和保养。
“捉虫”
不遗余力找漏洞
集中力量办完大事,还有余力查找小病害。在夜深人静的隧道里,维保人员就像一只只勤劳的啄木鸟,细致检查,发现并消除一些不影响运营的“小害虫”,提高路网安全性。
比如,在轨交2、5、7、8号线部分区段的隧道结构及轨道线路整修与维护工作中,工务分公司的轨道专业与土建专业相互配合、联动,提前找到并处理了不少线路病害,为后续动车结构整修施工做足准备。
对轨交2号线广兰路站的道岔支撑块改造施工期间,一线维保人员裘荣芳比以前更从容了。“一个晚上可以把36副道岔全部修整完毕。原本一个星期只有2个施工点,提早停运后,每周多出了2个施工点,进度大幅加快,就可以多完成几块支撑块,也有利于控制作业质量。”
“洗澡”
隧道除尘降隐患
除了新车调试、大修改造、隐患消缺,地铁隧道的除尘清洗也很重要。在过去的36天里,得益于提前结束运营,“洗澡”的时间也提早了——按施工计划,一般到晚上11时许,上海地铁物业公司的专业保洁队员会身穿荧光背心,戴着LED头灯和口罩,背上全套清扫设备,从车站站台进入区间,为隧道做全面的清洗除尘。
“清扫时要关注每个细节,确保不留死角。扫清积灰之后,也能从一定程度上降低隐患发生率。”物业公司工程一部经理张舒赟说。由于提前停运,原本只有3小时的清洗时间,增加了1.5小时,作业量由3公里增加到4.5公里左右,进度明显加快。目前,5条线路的隧道清洗工作都已过半。
首席记者 曹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