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德济医院援鄂医疗队医护人员
武汉红十字会医院是1月22日武汉市第一批收治发热患者的7家定点医院之一。“一开诊就涌进2000多人,将医院挤得水泄不通,我们不得已在外面搭起帐篷诊看发热病人。”该院党委书记杨俊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这几天,陆续恢复门诊的武汉红十字会医院又迎来了不少周边居民就诊。
2月14日,上海德济医院派出了一支来自重症医学、急重症监护科室的医护队伍,驱车十多个小时、800公里赶赴这个风暴中心。这是上海驰援武汉的首支社会医疗救援队。医院还带上了价值400万元的医疗物资,包括2万只口罩,5000套防护服和1000副护目镜。
我来 不需要理由
根据专业要求,上海德济医院的医护人员主要被安排在ICU和急诊,和四川医疗队共同奋战。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原有ICU床位10张,疫情发生后增加到36张,对于院方来说,来自上海的这批ICU医护人员确实是雪中送炭。
李相军是德济医院神经内科一名年轻的女医生,她被分配到红十字会医院9楼的重症病房工作。“印象里有位病人,前一天下班前看他状态还不错,次日上班的时候就发现病情急转直下。”李相军回忆,“那天早晨打算看病人情况的时候,就听到护士喊我。”当时,患有尿毒症的患者血压跌至50、30,心率掉到了每分钟40,处于极度危险的感染休克状态。李相军立刻安排补液,升血压。一番紧急抢救后,血压和心率终于恢复到平稳水平。李相军长舒了一口气,一看时间,不知不觉已过了1小时。
90后的李相军这次在前线和四川华西医院同行们并肩战斗,她觉得难得又难忘:“我们约好疫情结束去彼此的城市玩。”
比李相军还要年轻的是在CT室工作的叶晶晶。1999年出生的叶晶晶说:“我觉得我来不需要理由,就是一份责任感吧。”CT是此次疫情中非常重要的诊断依据,一般流程是核对姓名、性别,检查登记信息,提醒病人取下身上影响拍片的东西,升床,拍胸部CT,通知病人取报告的时间……来到武汉后,叶晶晶每天要重复六七十次这项工作。
入党 在抗疫一线
3月22日,在武汉驻地,德济医院的郭玉石和田定远面对鲜红的党旗,高举右手,庄严宣誓。郭玉石是德济医院的护士长,也是这支奔赴武汉9人队伍的队长。郭玉石从湖北中医药大学毕业,在武汉的求学经历让他对这座城市充满感情,收到需要支援的消息,他第一个报名。郭玉石的妻子也是德济医院的护士,本来她也报名要一同支援武汉。最终,医院只同意让郭玉石一人赴汉,妻子则报名去了上海高速公路路口,参加疫情防控。
ICU里的重症病人,需要间断行动脉血气分析来了解机体内环境状况,以便医生及时作出治疗方案的调整。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而护目镜时间一久就会起雾,在这种情况下做动脉穿刺,完全靠手指触摸的感觉。凭借多年在手术室协助麻醉医生做穿刺的工作经验,郭玉石基本都是一针见血,受到四川、武汉同行们的赞扬。
在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ICU,26岁的田定远干的是自己的“老本行”。刚来到武汉时,有一天临近下班时,他得知一位四川队的护士因面部发生严重过敏反应,不能准时来接班。负责排班的护士长很着急,田定远主动跟护士长要求,他可以再撑一班。就这样,他不吃不喝,穿得严严实实,在监护室里一待就是8小时。出了监护室,他一口气喝了三瓶矿泉水。
完成救治任务的医疗队员们目前正在武汉休整,等待安排返回上海。队员们都希望,下次再来武汉,能去武大、东湖公园看看樱花。本报记者 郜阳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