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的影响,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县达孜乡镇上的餐馆没有了往日的热闹。不过有家餐馆却有点不一样——每天一早就迎来一位“熟客”。进门时,老板看着他点点头,也不问他吃什么,两人仿佛早已形成某种默契。打开背包,小伙子娴熟地拿出笔记本、手机,一丝不苟地开始了一天的学习,像是在饱餐“精神食粮”(见右上图)。
这位年轻的“客人”是老板的亲戚,叫旦增群培,是镇上的大学生,目前就读于上海海洋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每天来店里就是“蹭网”上课。
已坚持一个多月
原来,旦增群培家住西藏偏远地区,现有网络信号无法满足上网课的要求,直播上课总是时断时续,有时候甚至直接“黑屏”。为了不落下学业,旦增群培毅然走上了“求学路”——每天早上从家里出发,沿着崎岖高原山路骑行十多公里,来到网络信号较好的亲戚这儿上网课,已有一个多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师孙倩了解到班里有几个学生学习条件困难,其中包括旦增群培。“我从后台看了下,布置的学习任务,这孩子大部分都完成了,令人感动。”
以平常心去对待
“大城市的小伙伴能跟随老师的节奏去学习着,像我们一样较偏远地区的同学,可能不会每节课都能跟到老师的节奏,但是我不会埋怨这一切,会以平常心去对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学习。”在旦增群培的心里,做好自己能做到的事是他的人生信条。旦增群培的父亲身患疾病,他主动扛起责任,成为家里的“顶梁柱”。他说自己已经长大成年,能够替父分担。抱石头,抬沙子,旦增群培一不言苦二不说累,在课余时间,帮助邻居修建房屋。
旦增群培性格内向,汉语讲得不是很流利,可当得到别人关心和帮助时,总把“谢谢”挂在嘴边。学院通过网上调查和辅导员的排摸得知他的困难,便和任课老师沟通,告知他们旦增群培的情况,等返校以后再尽可能做课程上的弥补。而辅导员也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积极疏导,时刻保持关注。
记者从上海海洋大学获悉,该校采取线上教学“一个都不能少”的策略,全面覆盖在校所有学生,做到“一生一策”。本报记者 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