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8日 星期一
驱车9小时只为再见你们一面 67篇日记 诉说艰辛和暖意 95后护士 被信任感觉真好 中山医院136名医疗队员今返沪
第6/7版:要闻 2020-04-01

中山医院136名医疗队员今返沪

上海最早逆行者钟鸣医生留守武汉

昨天,瑞金医院援鄂医疗队员走下飞机向接机同事招手 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

中山医院援鄂医疗队员今晨乘大巴赶赴武汉天河机场

小年夜,中山医院的钟鸣医生出征武汉,他是上海最早的逆行者

继昨天的700多人大部队集体从武汉返沪后,今天中午11时53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派出的136人整建制队伍也抵达虹桥机场,回到上海。

“我们来了,就是要全力救治每一位患者!”这是136名医疗队员出发赴武汉时的共同心声。

“愿每个武汉人都能沐浴在落日余晖中。”这是27岁的医生“凯哥”和87岁的病人共同看夕阳的照片红遍网络后,队员们悄悄许下的心愿。

今天一早离汉回沪,领队朱畴文副院长说:“幸不辱使命,武汉,我们会再来看你;上海,阿拉回家啦!”

曾因一张照片感动全中国

3月5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中山医院医疗队队员刘凯医生在护送病人做CT的途中,停下来,让已住院近一个月的87岁老先生欣赏了一次久违的日落。落日余晖下的两个身影——病人和医生,87岁和27岁,感动了许多网友。分别前,老先生为他拉了首小提琴曲。那个瞬间,病房里很多人落泪了!

中山医院医疗队2月7日抵达武汉,整建制接管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两个重症病房,累计救治新冠肺炎患者152人,治愈119人。朱畴文介绍,经过不断实践和思考,医疗队总结出“中山版”新冠肺炎诊治三原则——“抓住”抢救治疗;“稳住”综合治疗;“守住”康复治疗。与此同时,基于精细化管理的“中山护理标准”,也在重症患者的治疗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标准化的交班模式、隔离区的信息系统、抢救应急预案、血气分析指导治疗、进阶式氧疗管理方案、系列健康教育指导等等,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制定实施,每一个护士成了病情变化的前哨观察员及守护兵。

从临床出发用心服务病人

危重症患者多是老年人,很多患者深感孤独及无助。为此,医疗队员们利用医院配置的两台智能手机,在查房时协助危重症患者与患者家属进行视频通话。看着屏幕两边热泪盈眶的亲人,队员们也同样泪湿双眼。护士长潘文彦带领大家将全国各地捐赠来的水果、牛奶分发给患者,告诉他们这是全国人民的心意……一件件小事,重塑患者的信心,也坚定了医者的信心。

中山医院医疗队在驻地设立了一个“共产主义小超市”,把上海和社会各界捐赠的物资摆在一起,供队员们取用。后来,临时党支部又把小超市开到了隔离病房。临时党支部书记余情说,病人没有家属陪护,连带来的住院生活用品都已用得差不多了,还有一些人甚至因疫情而与家属“失联”。如今,这里有了肥皂、洗面奶、拖鞋、卫生纸,还有一些营养品,不仅解决了病人的燃眉之急,更温暖了他们的心。

得到同行和病人的尊重

在此次抗“疫”战中,党员英勇无畏冲在第一线,强大的凝聚力让临时党支部共收到67份入党申请,发展了21位同志在武汉前线火线入党。

医疗队的默默付出,赢得了武汉的同行和病人的尊重和感谢。“等我‘自由’了,找时间来看您,非常感谢您对我的细心照顾。”“从大上海过来支援我们大武汉,感谢你们的到来!感恩所有!希望你们能早日回家!”有患者默默记下了照料她的上海医护们防护服上的名字:“我想看看你们每一位的容颜,但现在只能看到一模一样的你们。所以,我就把防护服上的名字记下来了。”有武汉同行说道:“中山医院医疗队接管我们病区以来,我们一直被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对病人的精心救治态度所鼓舞。武汉是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土地,我们应该坚守在这里,而他们是为了帮我们抢回土地、抢回家园而战斗!”

“最早逆行侠”仍在武汉坚守

出征至今,武汉前线战友们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无不让上海的亲人们牵肠挂肚。朱畴文说:“今天我们返沪了,但我感觉好像从来没有离开过上海,因为上海市委市政府、市卫健委、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大后方,还有社会各界对我们医疗队的工作和生活都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他表示,帮助武汉,也是帮助我们自己,这场疫情阻击战是关乎每个人的战斗。此外,在武汉收获的宝贵经验可以用于返回上海后的临床救治。

此前,中山医院另6位赴武汉医护专家已平安返回。但上海最早逆行者、小年夜率先出征的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钟鸣医生(右上图),作为国家卫健委派出的专家组成员已在武汉抗疫一线奋战近70天。根据指令,他将继续坚守。

昨晚,钟鸣告诉记者,虽然目前武汉的抗“疫”战已接近尾声,但还有一些工作要做,所以他没有跟随大部队回来。至于未来的工作,就是一句话,保证所有的危重病人得到及时有效、质量不变的救治,直到战争取得全面胜利! 首席记者 左妍 本报记者 郜阳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