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
苏州增设汾湖联动创新区 未来社区什么样示范区有新探索 公交一码畅行 医保互联互通 干起来再说! 沙港村:“花果山”细描新风景 来南厍“白相里”走趟“美美的”亲戚
第10/11版: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 2020-04-03

沙港村:“花果山”细描新风景

春天正是沙港村最美的时光

◆阿婆茶,是沙港村的特色之一 本报记者 李铭珅 摄

江南,是什么样子?白墙黑瓦、绿柳掩映,流水淙淙、小船摇曳。无外如是。

对金泽镇沙港村的最初印象,始于一张集合了所有江南元素的照片,而对村子的好奇,则是从“花果山”的名字开始的。

听说沙港村有个别名叫“花果山”,想来必定是个有花、有果、有山的地方。“我们这里没有花、没有果、没有山。”来自“花果山”的陈之光今年已经86岁,身体健朗的他笑着说,“这是以前大家的笑称,说的是我们这里的人头脑灵活,像花果山的猴子。”过往略有些“贬义”的形容,几十年后再说起,早已云淡风轻,平添几分趣味。

事实也是如此。被称为“花果山”的长北自然村是沙港村三个自然村的其中一个,以往很多人跑运输、做生意,以倒卖旧货为生。但要说到真正的生计,却要从一片黑瓦说起。

“我爷爷辈就开始烧黑瓦,据说是从西塘官窑传出来的手艺。”87岁的黄运平坐在蓝印花布铺的八仙桌旁,桌上摆放的是村里人吃阿婆茶时常用的糕点、小食,许阿婆不时拎着被火焰熏得乌漆墨黑的水壶往杯子里添水,“以前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都有小作坊做瓦坯,沿着河道密密麻麻的,做好的瓦坯走水路送到土窑烧制,就是大家房顶上用的黑瓦了。”

村支书方新是土生土长的沙港村人,对于制胚烧瓦的过往,仍记忆犹新。“烧黑瓦在我们这里已经有上百年历史了,手艺究竟是哪里传下来的也无从考证。刚开始是自己造房子用,后来周庄、锦溪、汾湖周边造房子用的黑瓦也都是从我们这里买,一时间供不应求。看到我们生意这么红火,隔壁的周庄开始建大土窑,他们现在有土窑文化,反倒是我们自己没留下来。”

北临长白荡,西有则同港的沙港村,和古镇周庄、锦溪为邻,周庄更是一水之隔,难怪当地人说起周庄,惯用“隔壁”一词。以往,谁家的女婿、谁家婆婆是周庄的,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而如今,谁家的孩子在周庄工业区上班也实属常事。

因为常年挖泥制坯,沙港村的地势比隔壁村低了一米有余,为了保护土地资源,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村里的小作坊被全部叫停,而为了保护水资源,所有工厂也搬出了村落。借由发展美丽乡村的契机,“新江南田园”项目正在全面施工。道路整改、河道治理,岸边的植被重新规划。“明年这个时候再来,河边的栾树和红柚就开花了,会比现在好看很多。”

离开的时候,许阿婆支在河边的小火炉里,豆萁噼啪作响,炉上的水壶“咕嘟咕嘟”冒着往日的生活气息。或许正是这个不那么起眼的小村子多年前大量运出的黑瓦,在周边造出了连片的江南景致。而现在,这里正慢慢描摹出新的风景。至于哪些东西会留下?方新说,桌上的麦芽塔饼会在舌尖传承,而老人们手工纳的千层底布鞋,或许会带大家“走”出一条乡村发展的新路。

本报记者 毛丽君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