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毅
因为疫情尚未彻底扑灭,这个上巳节,我打消了外出踏春的念头,记忆却将旧时的上巳雅集给翻了出来。
2019年4月7日,也是农历三月初三。这一日,位于慈溪南部的梅湖水库边上,人头攒动,甚是热闹。走近了看时,方才知晓,原来,一场主题为“上巳雅集,水墨梅湖”的活动正在这里举行。
三月的阳光,和煦得像是二八佳人的柔荑,为人们消除了春寒,却又不至于猛烈得把人晒出汗来。此时,大坝对面一个叫草鞋盘的地方,柳绿花娇,颜色正好。除了草木,最能夺人眼球的还是人。
站在湖边高处位置,往四下里看去:几人弄琴在水滨,几人吟诗山石上,几人手把红旗,几人载歌载舞,使原本就已十分美好的春天充满了欢喜味道。
无边春色,醉人湖景,以及相聚于梅湖岸边写生、创作、抚琴、吟诗的一众佳客,共同勾勒出了一幅绝无仅有的美好画面。恍然间,让人梦回从前,再见上巳风雅。
上巳节是中国民间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因活动时间定于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又称“三月三”。在中国,但凡节日,必有习俗。上巳节的习俗就是“祓禊”。上巳节到了,人们纷纷跑去水边参加祭礼,以东流之水洗去身上泥垢,暗含除灾求福的寓意。当此时节,春风乍暖,三五同伴嬉闹游春、宴饮狂欢,别提有多欢乐了。尤其魏晋以后,“山水”二字在人心中生根发芽,文人雅集成了上巳节的一道亮丽风景。
历史上,发生于三月初三这一日的故事有很多,其中最有名的当数永和九年在兰亭的那一场集会。那一年的上巳节临近,包括谢安、孙绰、支遁在内的四十一位当世名流接到王羲之的一纸请帖,齐齐奔赴会稽山阴,于兰亭旁的溪水里临流赋诗,各抒怀抱,被后世传为佳话。他们所作之诗汇编成册,以为留念,由王羲之书写的序言更成了“天下第一行书”。
我们若将二十四史翻得仔细些,类似的故事还能寻得许多。可能也正因为故事多,人们才会情不自禁地将“三月初三”与“人间风雅”画了等号吧。从影响来讲,梅湖的这场雅集,自然没有兰亭的那一场来得有名,可是湖山盛景、荟萃人文却是不输兰亭一分一毫。
三月初三,梅湖岸边云集的都不是俗客。暖日微醺,众人或乘风而行,登至山腰处俯瞰全景;或支起桌子,铺开纸笔,挥毫泼墨,以尽其意……这一刻,时间仿佛停止了运转。
风是一双温柔手,轻轻地抚摸着,让镜子一般的湖面张开了眼睛。远山倒映在梅湖里,落入眼眸,仿佛水下有千山,有一个与地面上一样的世界,蓝天白云,鸟语花香,传承古老传统文化的画家、书家、诗人们。不,水下的世界似乎更加精彩,拥有的东西也更多,比如水下有鱼儿,陆地上就没有。鱼在水里游,像是有灵性似的,眼睛盯着岸上一动未动;而人在岸上走,古筝、古琴、古汉服,充盈着阵阵古意。谁也说不清,到底是鱼吸引人多一点,还是人吸引鱼多一些。
从上古的祭祀传统到后来的文人雅集,三月初三对世人有着莫大的吸引力。遥想当年,孔夫子与众弟子对谈,问及各自的兴趣志向,独对颜回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大加赞赏,因为这几句话说到了他的心坎上。
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没有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的那场盛事,兰亭就只是兰亭而已,但有了文人墨客的雅集,一切就变得不一样了。1600多年过去了,听故事的人换了一批又一批,而“兰亭集”始终在人心里。也许将来某年,后人到了梅湖岸边,循着草木踪迹,也会不期然地想起己亥猪年三月初三的这次欢聚吧。
毅力是否能够驱使一个人不断向前呢?明请读本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