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云旅游”异军突起,成为众多渴望出游人的“心灵鸡汤”,数字文旅越来越多被提及。随着中国疫情持续向好,著名旅游学教授凌常荣接受采访时表示,“云旅游”是虚拟的,不是真正的旅游,旅游消费者还是喜欢身临其境,“尽管云旅游可以让人了解和认识旅游产品,但旅游消费与其他消费最大的差异在于,其他消费移动的基本上是产品,即产品需要运输到消费者手中,而旅游消费移动的一定是消费者,旅游产品具有不可移动性。”
“云旅游”赔本赚吆喝
记者注意到,微博上的“云旅游”“在家云旅游”等话题,近期的阅读量有数百万甚至上千万,“云旅游大赛”的话题阅读量更高达1.2亿。短视频平台上的“云旅游”话题也是热点,除了个人主播的推介之外,景区官方号、景区讲解员号、旅游平台导游号也常常出现在热推之上。此外,各种小程序利用全景拼接和三维重建平台制作的“云旅游”产品比比皆是,用户只要扫二维码或打开网页,就能在线“游览”景点。“云旅游”推进了网络营销,扩展了客源;实现了对人流的监控,最大限度地调度资源服务更多游客,甚至可以根据游客个人偏好实现差异化服务;同时也实现了信息数据价值,实现景区数字化的价值。
“云旅游”形式五花八门,凌常荣却表示一味推动“云旅游”,景区是赔本赚吆喝,对整个旅游产业可能不见得是好事。与实地旅游相比,“云旅游”更像欣赏风光大片,无法满足游客身临其境的需求。不少景区重金打造“云旅游”项目,其实还是希望保持人气,为实地旅游做铺垫。中国旅游行业协会此前对旅游消费做过一个测算,比如某旅游者在景区门票上消费100元,那么他在景区的总消费会达到400元。然而,目前景区依托“云旅游”开展的商业化模式并不成熟,“云旅游”产品本身很难支持景区运营。
实地旅游按下重启键
疫情期间,浙江安吉力推名为《谁都渴望遇见你》的网剧,并且在各大平台上以旅游视频日志的形式滚动推送,吸引了不少闷在家里的男女老少。重启实地旅游之后,作为国家4A级景区、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的安吉余村成为杭州、上海等不少周边城市游客的自驾游首选,竹海、白茶、漂流让余村人的“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国内疫情得到控制,“硬核医生”张文宏表示,我国在防止境外输入、社区管控、医院检测等方面正保持着非常好的状态,为复工复产提供了非常好的保障,”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在国际上应该是复工复产安全性最高的地区之一。”此前,浙江率先编制发布《浙江省新冠肺炎防控旅游景区有序开放工作指南60条》,从综合管理、游览组织、公共卫生、购物娱乐、餐饮住宿五个方面建立健全精密智控机制,为景区有序开放打下坚实基础。近日发布的《2020年春季旅游回暖趋势报告》就显示,在中国国内热门目的地中,苏浙两省的扬州、宁波、湖州、无锡、杭州的旅游回暖指数较高。 沈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