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8日 星期二
工作人员直播“带地”  临港新片区开启“云招商” 上海仍将是创新创业的领跑者 坚定外企投资上海扎根上海决心
第3版:要闻 2020-04-09

上海仍将是创新创业的领跑者

上海伊藤忠总经理:我们对中国市场信心不变

水谷秀文关心上海发展,《新民晚报》就是重要的信息来源采访对象提供

4月8日,武汉解封,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的武汉事务所终于迎来重启的一天,至此伊藤忠在华16个办公地点全部复工。坐在陆家嘴金茂大厦的会议室里,世界500强之一的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的执行董事、上海伊藤忠商事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水谷秀文说,中国的复工复产有助于全球产业链稳定。“疫情的影响是一次性的,而中国市场的活力是始终存在的”。

一二月销售额大幅下滑

2月1日,水谷秀文戴着口罩,从日本飞到上海。尽管2月10日公司才能复工,但他仍按原计划回来。

这不是他第一次在上海面对传染性疾病。水谷秀文记得很清楚,2003年5月3日,非典时期,他穿着防护服登上飞机,赴任上海的新职位。“当年第一次面对,心里挺担心的,但这一次我一点不紧张。疫情期间的各种信息都很透明,上海的防控措施也很严格。”

相比个人安危,这段时期的公司运营更让他担忧。水谷秀文直言:“相比去年同期,今年一二月份,我们的销售额下滑了36%,总的来说减少了4.3亿元人民币。”伊藤忠在中国的业务包含七大板块,分别是纤维、机械、能源化工、食品、金属、建筑、金融。前段时间,国内生产停滞,物流中断,化工原料、金属原料的销售被按下了“暂停键”。

3月以来,随着中国疫情防控形势转好,目前伊藤忠在中国的合作工厂已经基本复工,但国外的疫情发展,却让其海外客户焦头烂额,美国、欧洲不少客户不但开始“休息”,还提出了减少或取消下半年订单的需求。作为一家综合贸易公司,伊藤忠必须面对在中国打完“上半场”,再在海外打起“下半场”的局面。

寻找疫情下的新机遇

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伊藤忠怎么办?

“中国工厂因为疫情暂时停工的时候,我们把服装订单发到越南、柬埔寨的工厂去生产。但生产可以调整,消费怎么办?疫情不可避免地对全球终端消费带来了冲击。”水谷秀文说,相形之下,中国消费市场的活力让他羡慕。“相比日本等成熟国家,中国拥有大量‘95后’乃至于‘00后’的年轻消费者,消费潜力巨大,复苏也会更快。”

因此,疫情之后,除了调整产业链,把原来的单向供应链转向充分共享的平台型供应链,伊藤忠还要进一步利用长期扎根中国的优势,紧紧把握住中国由“世界工厂”转变为“世界消费市场”的历史机遇,发掘更多商业机会。

“新业务的机会是显而易见的。”在水谷秀文看来,5G、大健康、新农业、环保等产业都将在疫情之后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疫情期间,中国在诊疗过程中使用到了5G支持下的远程医疗,将患者、医生、医疗设备、药品等要素全部用5G连接起来,完成了零距离的、更及时的诊治。而在环保方面,我们也会考虑参与投资垃圾焚烧发电的环保项目。”

扎根上海 信心不变

每个月的月底,水谷秀文都会向东京总部提交一份报告。在3月底的汇报中,他多次提到了上海市政府对伊藤忠的帮助。

3月26日,市委书记李强主持召开企业座谈会,水谷秀文代表伊藤忠参加会议,对“放心投资、安心经营、做大做强”的承诺印象深刻,也被与会中外企业“不谈过去,只说将来”的精神所感动。3月23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沙海林也带队来到伊藤忠,调研外资企业复工复产的情况。

早在1972年,伊藤忠就被国务院认定为中日友好商社。1992年,上海公司拿到了外高桥保税区的第一张外资企业营业执照,去年更在上海设立管理性公司地区总部,将原本分散在16家公司的资金、会计、审查等管理职能集中到上海。水谷秀文说,伊藤忠是所有日企在中国投资最多的企业。

就连他本人也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他告诉记者,1983年,大学三年级的时候,他分别到上海外国语大学和北京语言大学留学,1985年参加工作后,第二年又被伊藤忠派到北京大学学习了一年的中文。迄今为止,他已经在中国工作了20年,其中19年在上海。他说自己是《新民晚报》的“忠粉”。

“我对于中国的印象,几乎全部都发生在上海。这里有中国最多的人才,有最开放的思想,也有最强的金融创新。一系列改革开放的新作为都是在上海最先试点,再推向全国的。”水谷秀文说,即便疫情影响到了经济,但他坚信上海仍将是创新创业的领跑者。“疫情是一次性的,现在我们要考虑的是未来。中国市场始终是伊藤忠最重要的市场,我们的信心不会变。”本报记者 张钰芸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