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5日 星期日
保护老年人群体 程海宝  杂技英豪 甘为人梯
第19版:金色池塘 2020-04-11

程海宝 杂技英豪 甘为人梯

程海宝近影

程海宝(第三排左二)国际评委和参加国际大赛的孩子们

“单人底座六节人”:“底座子”肩上一人为程海宝

□陆林森

杂技老艺术家程海宝七十岁了,退休十多年来,他并没有“车到站,人下车”,而是忙着当指导、做评委,心系传承。今年疫情期间,宅在家中的他,也不忘隔空和年轻一代的杂技人聊“练功”。中华杂技,是一门古老的艺术,需要传之于人,更需要年轻人“接力”。

我和程海宝的聊天,是从他退休后的一次如东之行开始的。如东,是黄海之滨的一座小城,人口不多,喜好杂技的年轻人却不少,那里是他退休后的又一个驿站。他曾应约前往讲课,重点该说些什么呢?说说中国杂技几千年历史,还是说说杂技是国粹,需要年轻人接力传承?他觉得,这样的切入点太大,所以还是以上海“大跳板”节目为例,说说夺冠的经过和自己几十年来的杂技生涯吧。

绝技惊四座

时光倒流到1987年4月3日,也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第二届全国杂技比赛在上海拉开帷幕。来自各地的杂技英豪,剑指“金狮”,逐鹿中国杂坛这一最高奖项。

轮到上海“大跳板”出场了。程海宝是这个节目的领军人物,也是“二节儿”(即“底座子”肩上的演员)。开赛哨响,程海宝迅速爬上直梯,翻身而下,稳稳地站在了“底座子”詹为民的双肩上。一个、两个……“人梯”一节一节升高。一会儿,他就用双肩扛起了四个演员。跳板,“蓬”的一声,小演员黄飚腾空而起,如一颗出膛炮弹,“嗖”地弹向高空,又如一只小鸟,飞身而下,准确无误地落在“五节人”黄翠萍的双肩。程海宝和詹为民等六名演员搭成的“人梯”,恍若生了根,稳稳地直立在舞台上。

绝技惊四座!场上,爆发出阵阵掌声。在现场“观战”的美国玲玲马戏团的提姆也连连惊呼不可思议。由程海宝领衔的上海“大跳板”,以高难度的“单人底座六节人”征服了现场观众,跳、砸、翻、接,实在惊心动魄。程海宝和队员们力擒“金狮”,“单人底座六节人”改写了“大跳板”的高度和难度。

双肩扛千斤

然而,“大跳板”的夺冠,却并非一次成功的,他们也曾与“金狮”失之交臂。那是1984年8月的第一届全国杂技比赛,上海选派了两个节目参赛,“大跳板”就是其中之一,那次,程海宝在国外,未能参赛。当“大跳板”屈居第二的消息传来后,他和队员们暗下决心,要重振旗鼓,来日再战。

两年后的6月,访美演出归来的程海宝向领导提交了一份“请战书”:“大跳板”是中国的传统杂技之一,当时,国内外杂坛还没有“单人底座六节人”。上海杂技能不能突破一下?但他的设想遭到了质疑:“单人底座六节人”?从来没有听说过,太大胆了。

好在经过慎重研究,大家还是支持程海宝一试,还决定组建一个16人训练小组。程海宝是小组的带头人。在几个月的时间,要创造性地练成“单底座六节人”,参加全国第二届杂技比赛,能行吗?

程海宝带领组员们躲进了集训基地,开始了封闭式训练。杂技是个苦活儿,翻滚砸接,必须默契,协调一致,容不得半点闪失。当时的程海宝已年近四十,这样的年龄,对杂技而言,已属超负荷训练,集训时,要加大强度,他的肩上还要站上六七个演员。有时,险象环生,从高空飞身而下的演员,稍有闪失,双脚碰到耳朵,耳朵撕裂,碰到脑袋,脑袋被“劈”得疼痛欲裂。

节目在台上的表演时间只有四十五秒,但为了这短短四十五秒,程海宝和队员们训练了无数遍,失败了,从头再来。

表演中,程海宝的双肩要扛起六七个队员。比程海宝更苦的是“底座子”詹为民。他俩的脸,由红到紫,额上凸现的青筋,像蚯蚓般,甚至能听到关节在咯咯作响。为了分担詹为民的“苦”,程海宝和队员们轮流担任“底座子”,一天训练下来,大家的双肩都被踩得又黑又肿。

一天的训练结束后,程海宝从詹为民肩上跳下,一看,鞋帮上都是血,再一看,詹为民的双肩也是一片血红。他和詹为民要承受六七个队员的重量!“不苦,那还叫杂技吗?”程海宝就是这样鼓励自己的。

第二届全国杂技比赛尘埃落定,程海宝和队员们终于捧回“金狮奖”。随后,他带领大家继续苦练,以更高难度的“大跳板”“十字跳板”接连拿下了第三、四届全国杂技比赛大奖。“大跳板”三擒“金狮”,程海宝也因此被誉为杂坛“三冠王”。

执鞭育新苗

程海宝十岁进学馆学艺,学成后登台,演过很多节目。46岁那年,他决定告别舞台,走向教坛。从舞台到教坛,对他而言,这又是一个新的起点。

2001年1月18日,程海宝带领“马校”新军飞抵摩洛哥,参加第二十五届蒙特卡洛国际杂技节。赛场上,孩子们或上或下,或如春燕展翅,或如雄鹰凌空,一连串“双翻”,引得全场惊叹。观众席上的程海宝,一会紧握双拳,一会忽地松开双拳,额上渗出了汗珠。最终,来自中国上海马戏学校的“跳板蹬人”,得到了评委认可,六个评委中有四人打出了最高分“满分”。喝彩声、跺脚声响成了一片,观众们为程海宝带领的杂技新军精彩表演喝彩。“金小丑”是蒙特卡洛国际杂技节的最高奖项。领奖台上的程海宝,手捧“金小丑”,眼眶里闪烁着晶莹的泪花,梦寐以求的“金小丑”终于来到了中国。在上海马戏学校担任校长十多年,程海宝带领杂技新苗,50多次登上国内外赛场领奖台,成为杂技界的“得奖专业户”。杂技演员身上的伤痛,既是荣誉,也是拼搏的记录,程海宝也一样。

退休后,面对奖牌和奖杯,程海宝粲然一笑:“过去了,这都是昨天的故事了。”他要谱写新的故事。眺望远方,最让程海宝留恋的仍是杂技舞台上的砸板声。这些年来,担任中国杂技家协会顾问、专家组组长、上海杂技家协会名誉主席的程海宝,东奔西走,采风、调研,讲课、当评委。

舞台,也是竞技场。杂技新秀,同台献艺,各展其能,程海宝为如今杂技新秀们的出色表现深感欣喜。说起对他们的指导,他尤其着眼于“基础”。给年轻一代杂技人讲课时,程海宝常以自己的经历告诫说:“杂技人千万不要急功近利,要认识到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性。就像造房子,要打好地基,基础不扎实,就算房子再好看,也不会牢固的。”这样的鼓励,常常会赢得台下的阵阵掌声,这也是年轻一代杂技人献给正在跨入人生另一个舞台上的程海宝的掌声。

采访手记

“人梯”精神

采访杂技老艺术家程海宝,我被他的“人梯”精神所折服。杂技舞台上,他是“二节儿”,为了赛出成绩,他甘为“人梯”;在上海马戏学校,他是校长,为了培养杂技新秀,他也是甘为“人梯”。退休后,他为了传承中国杂技艺术,东奔西走,疫情期间,隔空指导,仍甘为“人梯”。人生,本来就是一个很大的舞台。幕起幕落,退休不过是“转场”。经过短暂的“幕间休息”,大幕又徐徐拉开。薪火传承、扶助新秀,这是程海宝的另一个舞台。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当一批批新秀走上杂技舞台之时,杂技这门来自民间的文化艺术,“血脉”永续。老树新枝,杂技园地必将郁郁葱葱,春色一片,这也正是程海宝的心愿。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