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午,特斯拉中国发布消息称,即日起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将生产Model3在售的所有车型本报记者陈梦泽摄
上海将出台扩大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发展“20条”政策措施,具体包括推进重大项目开复工、扩大政府有效投资、激发社会投资活力、不断优化投资环境等四方面。市发展改革委表示,对冲疫情影响,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投资将在特殊时期发挥好逆周期调节作用。
今年重大项目投资规模2万亿元
市发展改革委一级巡视员王扣柱表示——
■上海在建的重大工程项目基本上已经全部复工,复工率超过95%
今年安排的重大项目在建项目一共是128项,新开工项目24项,另外还安排了60项的储备项目,这些项目全部加起来的总投资将近2万亿元,今年计划要完成的投资是大于1500亿元。
下一阶段,要加快项目的前期工作。已经复工在建的项目,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要加快建设进度。
计划新开工的24个项目一季度已经有7个项目开工,其余的要在今年三季度前全部实现开工,60个预备项目中已经有3个项目开工,其余的争取今年达到1/3开工,也就是20个预备项目实现开工。
■加大项目储备的力度
市发改委已经安排了6000万元的资金用于储备项目的前期专项研究,推动这些前期工作做深做细,确保上海的重大项目能够建设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形成滚动连续。
■加强建设资金保障
上海已经完成了250亿元地方专项债券发行工作,后续的100亿元专项债券发行也将抓紧启动,上述发行收入将全部用于重大项目。近期,根据“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和国家有关部委的工作要求,上海又梳理准备了一批今年争取开工的重大项目,一旦专项债券额度获批,将迅速用于项目建设。
加快启动新一轮旧改项目
“20条”政策提出——
■将加快土地出让收入安排和使用
对急需用款上海市的旧改项目先行预拨100亿元资金。加快启动市、区联手土地储备项目和新一轮市、区联合旧区改造项目。提前向各区下达50%建设用地减量化指标,强化各区减量化指标对重大项目落地的保障。
■在激发社会投资活力方面,保持土地市场交易平稳有序
疫情防控期间,对采取定向挂牌出让的地块,取消现场交易环节,直接电子挂牌交易并确认竞得。对公开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的地块,现场交易环节通过网络方式进行。顺延开竣工和投达产履约时间,消除疫情对土地出让合同履约的影响。
■加快经营性用地出让节奏
适当增加年度土地供应量。针对不同出让方式,采取差别化入市管理。存量工业用地经批准提高容积率和增加地下空间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支持利用划拨土地上的存量房产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土地用途和权利人、权利类型在5年过渡期内可暂不变更。今年开工建设的住宅项目可延期缴纳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允许符合条件的房企延期缴纳土地增值税。
提高存量土地投资强度
“20条”还提出——
■要降低制造业项目用地成本
保障重点转型区域制造业用地规模。协调推进桃浦、南大、吴淞、吴泾、高桥等重点区域整体转型,降低项目落地成本。提高存量土地投资强度。精准实施混合用地出让、容积率提升、标准厂房分割转让、绿化率区域统筹等政策,高效利用存量土地。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筹资支持力度。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资金支持方式,将中长期低息贷款政策从集成电路扩大至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领域。
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吕鸣介绍,目前上海技改投资已占到全部工业投资的65%。今年将增加市级专项资金规模,加大技改支持力度。目前已全面梳理了全市约2000个拟建、在建技术改造项目,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持续发力。实施无人工厂专项技改行动,加大对无人工厂、数字车间、智能制造等项目的支持力度。综合运用重大装备首台(套)、新材料首批次、软件产品首版次、科技型创新券等专项支持,打好政策组合拳。另外,针对符合条件的零增地技术改造项目,经批准,提高容积率和增加地下空间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
建设项目政务服务“一口管理”
“20条”提出——
■对投资主体所属工程建设项目的政务服务事项办理实现线上“一口管理”
针对社会投资低风险产业类项目,取消建设单位委托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探索逐步缩小施工图审查范围。
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副主任裴晓介绍,经过改革精简,上海工程建设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保留40项。计划到本年底,进一步提升保留的中介服务项目的服务标准,优化办理流程,压缩办理时间。确保中介服务事项办理一次性告知,限时出成果,中介服务全过程透明,规则透明、时间透明、过程留痕、收费公开,最终实现所有审批事项、服务事项,包括公共产品的服务都纳入“一网通办”的范畴。 本报记者 叶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