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隔离 6万套公筷配送到宝山百家示范餐厅 确保新冠患者不因费用影响就医 同在松江却3个月没见上面
第7版:上海新闻 2020-04-17

隔离

萧君玮

疫情来势汹汹,隔离这个词,突然由远及近。

居家隔离云聚会,阳台上集体广场舞,网络接龙音乐会……隔离把人们的创意逼出了新境界。几个礼拜前,在完成了一次近距离的采访后,我也经历了为期两周的隔离。有过来人对我说,“会对自我有全新认识哦!”不过弦外之音,当时我没听懂。

来到了隔离点,房间格局让人回想起大学时光。一张床、一张桌、一个柜子、一台电视机,无用之物一概没有。每天的吃喝放在电梯口,大伙儿自助。除此之外,每天群里早晚报一次体温,剩余的就是自己的时间了——本该如此。

为这次隔离,我也算做了万全准备。临行前,行李箱里塞满“心头好”,盘算着如何将14天的时间填满。几本大部头,买来后仅限于读完序章,安排上;从前年开始的奥斯卡提名影片,一直在硬盘里等待点开,争取每天看一部;箱子里还特地给游戏机留了空间,有孩子后完整的游戏时间就是奢望……我对于隔离的合理想象是不见人、少沟通、远离柴米油盐事的独处,是崔岷植在《老男孩》中的单人间,是每天对墙锻炼,不知日月。但开始隔离后,现实却……

网络已是现代人马斯洛需求金字塔的基石。隔离的“方便”立刻体现,反正也没别的事做,只要网络可靠,不如多多工作。累了向后一躺,床就在身后。隔离中,确实对自己有了新认识。效率最高的工作环境,原来是只有电脑和床的斗室。对居家办公的向往,破灭得彻彻底底。

14天很快过去,书还是一页没读,电影一部没看,游戏机几乎没打开过。感觉,好像比上班、在家还累。闲来无事时思绪天马行空,但方寸之地还是憋得慌。哪怕准备了再多的事情来打发时间,还是不及户外的一米阳光,能带来更大的满足。

2020年的这个春天,注定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留下深深的印痕。人生有许多个第一次。第一次的隔离,可能是我参与这场历史的仪式。解除隔离后,我站在风中等车,努力整理出这些天的感悟——自由和健康放在天平两头,只有通过自律,才可获得新生。我如此,很多同胞亦是如此。

武汉解封当晚,我正好值班。当汉口站的大钟指针归零,多路直播的画面里传出响亮的欢呼声,想想自己的14天和他们的76天,瞬间,眼眶湿润。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