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油价让人们又一次见证历史图IC
首席记者 连建明
本周全世界又一次见证了史无前例的历史事件,那就是油价竟然可以为负值。4月20日,WTI原油5月合约收于每桶-37.63美元,历史上首次跌入负值,震惊世界。一周来,大家都在探讨为什么会出现负油价,未来是不是还会出现,更重要的是,负油价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疫情对经济带来的巨大冲击。
1
特殊时期的特殊价格
4月20日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5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WTI2005)价格下跌55.90美元,收于每桶-37.63美元,跌幅为305.97%,历史上首次跌入负值。负油价颠覆了常识,意味着将油运送到炼油厂或存储的成本已经超过了石油本身的价值。
这个价格是极其特殊的,分析人士认为,这是期货实物交割制度在特定市场情景下的表现。三大因素造成了负油价,首先是受疫情冲击石油需求下降供应过剩;其次是临近交割期,一些投资者急于平仓,不计代价;最大的也是最特殊的是与美国原油交割制度有关,由于仓储爆满,无法存储,导致负油价出现。
美国的原油期货交割制度有缺陷,也一直被诟病——WTI合约交割地点位于偏远的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的库欣,和外界通过管道联系。这样的话,空头或多头谁控制了管道,谁就具有优势。由于疫情导致需求骤降,原油大量过剩导致库容紧张,美国能源部的数据显示,库欣的储油罐的储存量目前达到69%,市场日益担心库欣很快将会没有足够库容存储原油。空头控制了管道,多头无处安放库存,被迫平掉头寸,以免在没有库容的情况下进入交割程序。
而布伦特原油可以现金交割,就没有出现负油价这种奇葩现象。
上海原油期货实行仓单交割的方式,买方拥有仓库仓单的货物留置权。由于仓单不设有效期,买方在支付仓储费情况下可以长期占用交割仓库油罐来储存原油,不存在美国WTI原油期货的买方面临的自行寻找油罐的问题。
因此,负油价与美国原油特殊交割制度有很大关系,是一个特殊时期的特殊价格。之所以负油价依然有人卖出,实在也是迫不得已,因为石油是危化品,牛奶多了可以倒掉,而石油是不能倾倒的。存储要求也特别高,有安全和防爆管理要求,不是什么地方都可以堆放。如果没有合适地方存储,生产商只能倒贴钱让贸易商运走。
另外,负油价与交易所也有一定关系。4月15日纽约商品交易所特意修改了软件系统,使负油价交易成为可能,并且取消了熔断机制。很多行情软件没有设置负值,因此,4月20日出现负油价后行情显示完全乱套。纽约商品交易所这种做法实际是在鼓励油价大幅波动,为交易所吸引更多的投机炒作基金,赚取会员费、保证金、清算费等费用。这种做法也使得未来油价可能还会出现剧烈波动。
2
负油价不代表供需关系
负油价是石油期货交易市场上游戏规则的一种极端现象,并不能代表全球或者其他区域的供需关系。负油价也不能准确反映当前的油价。并不是说,到现货市场去买原油,人家也会倒贴给你钱,终端加油站的油价更是与此无关,加油该多少钱还是多少钱。
负油价这种极端情况也不会成为常态。事实上,4月21日为5月合约到期日,油价报收10.01美元/桶,没有出现负油价。
当然,油价的波动还没有结束。4月21日开始WTI原油6月合约成为主力品种,原油空头利用库存不足的问题,继续杀跌6月合约。6月合约开市时候还在20美元/桶,到晚上就开始跳水,一路下跌跌破10美元,最低跌至6.5美元,最终报收11.57美元/桶,跌幅为43.37%,创1999年以来收盘新低。布伦特原油受到拖累,收于每桶19.33美元,跌幅为24.40%。
毕竟11美元的油价也是历史超低价,随后油价展开反弹。4月22日,原油6月合约大涨22.99%,报14.23美元/桶。从-37.63美元到14.23美元,本周油价的震荡可以说史无前例。
负油价背后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疫情给美国经济带来巨大冲击。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国,被称为“轮子上的国家”。美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航空国家,是航班最多最繁忙的国家,当然也是石油消费最多的国家。但是,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国蔓延,为应对疫情各州实施“居家令”,于是,航班停航,汽车停在家里,对石油的消耗突然之间大大减少。炼油厂只能减少产量,造成库存、管道爆满,连许多油轮都已经装满了石油。
美国近年页岩油开发非常成功,从石油进口国变成石油出口国。现在,疫情对石油市场的冲击,给美国石油公司带来巨大困难。早在4月1日,美国惠廷石油公司已经申请破产保护,在原油价格下跌、主要产油国拉开价格战背景下,该企业成为美国第一家申请破产保护的页岩油气公司。市场人士预计,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美国更多的页岩油气公司将陷入破产困境。
今年以来,美国金融市场的动荡让人多次见证历史,先是美国股市10天内4次熔断,现在又出现史无前例的负油价,反映出疫情对美国经济的巨大冲击。
3
疫情对经济打击很大
目前一些数据已经显示疫情对美国经济的打击,美联储4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因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停工浪潮打击了制造业,经季节性因素调整,美国3月份工业产出环比下降5.4%,为1946年以来的最大降幅。3月份工业产能利用率降至72.7%,为2010年4月份以来最低水平。
市场普遍认为对经济影响更大的是二季度,由于美国何时能控制住疫情,何时可以重启经济,目前还存在巨大不确定性,对经济的影响还需要观察。
当然,疫情不仅对美国经济,对石油市场产生冲击,而是对全球经济都造成重大冲击。上周IMF4月更新的《世界经济展望》,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3%,为大萧条以来全球第一次面临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同时进入衰退。IMF对于发达经济体的预测是今年负增长6.1%,其中,美国今年经济增速为-5.9%、欧元区-7.5%、日本-5.2%、英国-6.5%。
上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下降6.8%,但3月份经济恢复情况好于预期。IMF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测是增长1.2%,是全球少数几个正增长的国家。对于明年全球经济,IMF预测增长5.8%,其中预测美国和欧元区增长4.7%,预测中国经济增长9.2%,为全球最高,就是说,中国今年和明年两年平均增速还是保持5%以上。
疫情冲击很大,但疫情毕竟是短期的,经济恢复正常后,对石油的需求也将恢复到正常。所以,从期货市场看,WTI原油期货近几个月合约价格都比较低,但远期合约如今年12月以及明年的合约价格还是在每桶30美元之上。
当然,经济完全恢复还需要时间,对石油企业来说,如何应对眼下的困难是头等大事。本周,中石油和中石化都举行会议,表示要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采取超常规措施,严控非生产性支出,大幅降低运行成本。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吕建中表示,中国是油气消费大国和进口大国,但是现在我们自身储备能力有限,应该创造条件增加石油的储备,包括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来应对未来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