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郭剑烽)昨天下午,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发布中英文版《2019年上海知识产权检察白皮书》。白皮书显示,2019年,全市检察机关受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922件2092人,其中审查逮捕案件443件959人,审查起诉案件479件1133人。
其中,新类型疑难复杂案件增多。全市检察机关办理的涉及复杂技术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的新类型疑难复杂案件日益增多,如办理本市首例微信外挂软件侵犯著作权案,以及利用深度链接、解析工具等新技术侵犯知识产权案件。值得一提的是,“直播带货”“以修带售”等新犯罪模式出现。伴随着网络直播、手机快修、海外代购等新业态,销假途径从以往小商铺、网店等逐步扩展到微信公众号、朋友圈代购、直播等社交娱乐平台。部分侵权人还通过展会、商场特卖会等群众认可度高的渠道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
其次,假冒注册商标案件占比较大。就案件类型来看,商标类案件在2019年全市各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中占比较大,为90.13%,其中假冒注册商标罪245件648人,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35件87人。侵犯商业秘密罪17件28人;侵犯著作权罪66件192人,销售侵权复制品罪8件9人。
在去年办理的案件中,权利人获赔比例显著提高。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审结知识产权案件比例为41.66%,同比增长3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