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2日 星期五
翱翔(油画棒) 班师 “草根画家” 我的外祖父 特殊日子的特殊体验
第20版:金色池塘/晚晴风景 2020-04-25

特殊日子的特殊体验

□周锦尉

学生时代,我忙于学业和游泳训练,平时干些买米、买煤饼的力气活,过年帮爸妈“掸尘”搞卫生。农场返沪进了报社,工作很忙,时有出差,“买汏烧”基本不沾边。与父母分开住以后,妻子尽管也很忙,但为了支持我的事业,把家里的“内政外交”都揽了下来。下厨几乎与我不相干。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我们的正常生活:鼠年的春节马路上冷冷清清,几乎空无一人;原本订好节日期间的亲友聚会退了;已付好款、签订好合同的国外旅游被取消了;坚持了十多年的游泳锻炼也按下“暂停键”了。

“宅在家、不出门”,保护好自己,就是特殊日子的特殊任务。那些日子,我讲课、评审论文的任务没有了,写作也少多了,除了每天从广播电视和手机中关注防控疫情的进展外,白天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晚上看看热门的电视剧。还能干点什么呢?妻子提出可以学学厨艺,我想,这倒是好主意,也好帮她减轻一日三餐的负担。

妻子退休后在上海老年大学烹饪班学过,做的菜很受家人欢迎。现在好了,“师傅”就在身边,我也有时间学。她说,宅在家也要注意营养,荤素搭配,吃得好一些,你就从每顿的三菜一汤开始做起吧!家里每个月总要吃一次红烧肉,加上鸡蛋、百叶结或栗子,我和儿子都喜欢吃,就从学烧红烧肉这道菜开始。我在冰箱里拿出五花肉,化开后洗净,第一次切肉,小了点,妻子在一旁说,“切宽一点,再薄点,味道可以烧进去。”肉切好后,我把它放在开水里焯一下,备用。铁锅里放油,将煮熟的鸡蛋放在油煎一会儿,蛋皮变金黄,取出。再将葱段、姜片和肉倒入,中火煸炒,随后加入黄酒焖一下,再加老抽、生抽、冰糖、八角、香叶和开水,水要略多加些,大火烧开后,用小火煮。待肉约八分熟,再加鸡蛋、百叶结等,肉酥了,收汁,浓油赤酱的红烧肉就出锅了。

接着,一天又一天,妻子又教我学做一直喜欢吃的四喜烤麸、青椒牛蛙、红烧河鳗、蚝油牛肉、生煸草头、香肠咸肉菜饭等。儿子用餐后评价说“不错”,更增加了我学厨的信心。想想也是,“行行有学问”,不说饭馆厨师手艺高超,就是家里每顿饭菜也需掌握不少要领。如今生活条件好了,烹饪仍要“少盐少油少糖”,油放多了味道好,但会损害健康。又如绿叶菜要大火快炒,避免维生素的流失。妻子还传授了不少从我父母那里学来的小窍门,比如,虾腹部的一根黑筋要用针挑出,避免腥味;蛏子烧得“饱满”,需先割断壳的链接处;素鸡要烧得嫩而着味,油煎好,放入冷开水浸泡后再烧……

下厨,有三点感悟:其一,烹饪之中有文化。可找回“孩提时的感觉”,也怀念起父母掌勺时的宁波菜和本帮菜的味道。其二,夫妻之间互帮互学,宅在家的话题更多,情意更融洽了。其三,增强了家庭的意识和责任。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都与“吃”相关。大半一辈子拿笔杆子的我,学着做菜,既增添了生活的乐趣,又提高了生活自理的能力。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