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华飞
前段时间看电视连续剧《胭脂》,其中胭脂给自己人在鸡蛋上密写“密码” 送情报的情节似曾相识。之后,翻阅积累的资料,果然查出。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发生的间谍故事。
一战期间,法国的索姆被德国和法国分别占领,分成两半。同一城市的居民被分界线隔开,但是人们往来依然存在,战火停止的间隙,德占区走到法占区的居民越过分界线去探望住在另一边的朋友和亲戚。
在来往的人中间,有一位女子引起了谍报人员的注意。她几乎每天都要穿过分界线,从德占区去看望他的弟弟。同其他女子一样,她总是携带一些诸如鸡蛋、面包或者针线之类日常生活必需品,到法占区弟弟家后,她也不呆很长时间就离开。总之,与所有穿越分界线的居民没有什么两样。
老练的法国反间谍人员始终没有放松对她的警惕。一天,这个女子像往常一样又从法占区的弟弟家返回,提着篮子来到分界线的检查站。一位情报人员上前检查。篮子里仍然是装满食品:数十个熟鸡蛋和几块大面包。情报人员从篮子里拿出一只鸡蛋,玩弄着,随手往上一抛然后用手接住,这样一个并非有意的动作使这位女子面色有些异样。于是他继续抛鸡蛋,愈抛愈高,似乎一不小心就把鸡蛋摔个粉碎。旁边人大惑不解。但是这位情报人员看到:鸡蛋抛得越高,那位女子就越紧张,她满面通红,神色慌乱。莫非这鸡蛋有什么名堂?
他停下来仔细检查鸡蛋,找不出破绽,鸡蛋壳上没有任何记号。那么这个女子为什么惊慌呢?于是,情报人员把鸡蛋打开,小心认真地剥去鸡蛋壳,问题出现了,鸡蛋清(鸡蛋白)上标有小小的符号和字等“密码”。
经放大和破译之后方才知晓,这鸡蛋白上的符号和字迹,标出了法军各支部队的驻扎区域,法军的全部战略防线都在这一个鸡蛋内。
其实这是德国谍报机构的一个创造:用醋酸在蛋壳上写字,等醋酸干后再煮鸡蛋,这些字就会被吸收,穿过蛋壳印在煮熟的鸡蛋白上,而蛋壳上却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别说肉眼,即使显微镜也看不出来。善于运用谍战谋略的法国情报人员,通过察言观色、看出那女子的反常表情,终于侦破了这一谍案。
鸡蛋上的“密码”,是世界各国情报机关再熟悉不过的案例,一百多年后,却被《胭脂》移植到电视剧中。不同的是谍战剧《胭脂》为了解析密码,让胭脂把一篮子鸡蛋都剥开吃掉,噎得她直捂胸口喝水,真有点悬。
由《胭脂》又想到电影《风声》,该片旗袍上藏有摩尔斯电码,其实这件求大神破解的密码也是仿袭二战时纳粹间谍的手法。一次,盟军情报员截获了一张设计图纸。这张设计草图上是三位年轻时髦的女模特,她们穿着时尚服装,表面上看设计草图很寻常,然而这张看似“清白”的图纸没有瞒过英国国家安全机关专家的眼睛。原来纳粹特工利用摩尔斯电码的点和长横等符号作为密码,把这些密码做成装饰图案,藏在诸如模特的长裙、外套和帽子等图案中。
这种1837年由美国人发明,德国间谍多次运用的时通时断的信号代码“摩尔斯电码”,通过不同的排列顺序来表达不同的英文字母、数字和标点,又移花接木式地以“长短不一针线”样式放在旗袍上,不同的是李冰冰和周迅对旗袍上的摩尔斯码解读:大意是相同的,但语言则各异。
一位外国谍报专家说:“每块石头下都有一只蝎子。”每串密码的破解都是要冒险和极不容易的。把一战、二战情报机关多次暗用的“鸡蛋密码”“服饰电码”嫁接到现代影视剧上的“乱码”是不足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