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彼得堡怎么念 “读书窗” 喜见澄衷文脉续 去年今日广场中 原野牧歌 立夏,在江南
第16版:夜光杯 2020-05-05

原野牧歌

徐梦嘉文/图

《原野牧歌》是一首赞美草原生活的怀旧老歌。笔者藉钩沉歌名四字,吟咏古老的中华汉字。

原,有两个完全不同初义。一、泉是原(厵)的本字。甲文泉是岩隙泉眼中涌出涓涓细流形。有的甲文构形在泉眼的水流中加了“T”(即下)与水滴(图一),有的甲文构形泉眼中都是水滴,初义都是泉水从山间的洞穴向山下流出。金文泉再加表示山体的“厂”造出“原”,进一步说明水之源在山中。后来“原”的水源义,小篆添水部造“源” 代替。山间泉水为溪水河川之源,故原又是源的本字,旧时原和源通用,《说文》:“源,水,泉本也。从水,原声。”《说文》作者许慎不了解原就是水之“源”的初文,误认为原仅为声部。原(源),也引申表示某个时间起始与事物本来面貌。二、原指宽广平坦的地方,平原、高原、草原、田原,此意的原(塬)初字系“邍”(金文,图二)。《说文》:“邍,高平之野,人所登。从辵、备、录,阙。”阙,这是许慎在列举了他认为邍组成的三个字根后感到解读欠妥之叹息。其实《说文》小篆“邍”字根在从金文承袭过程中有所讹变。邍的正确构形:辵(辶),甲文是行(四通的大道)与止(趾,即脚)的组合,表示行走等态势;辵边“备”形与箭筒中放着箭,备用的備(简体备)无关,是夂(止,脚趾向下)和田组出,表示脚踏入田地。彖(小篆彖误为录),彖与豕同,皆野猪形,豕加“彑”突显威猛猪头。如此拆析了字根,我们就可以综合起来释读来解许慎之惑:农人在田间走动,野猪在原野奔跑。“辵”的植入,更平添人与野猪在邍字中动感,喻示“邍”的广袤。由于此邍构形繁复,后借无高原义的“原”替代。

野(埜、壄),甲文(图三)是林与土(野之“土”,亦有认为是远古生殖崇拜物石祖)组合,野外土地树林多。金文起野字加予,予字并非历来一些学者识定的仅是野之声符,如《说文》:“野,郊外也。从里,予声。”甲文“予”是连着丝线的上下两个织布梭子交接穿行的样子,引申义为通过。小篆“野”,是土加田合成“里”联手“予”构出(正体承袭里予配),从金文小篆看,野是从田园到山林间的通行过渡地带。《尔雅·释地》具体界定古时郊牧野林垌的地理位置:“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林外谓之垌。”牧,牧区;垌(有版本作垧),田地。

牧(甲文,图四),是手持鞭子赶牛形状,分别添“彳、止、辵”的牧,表示在途中驱牛。甲文还有从马、羊的牧,并有多达四个羊字的牧等,错落排开胪列这些牧字,呈现的是生机勃勃的牧区景象。

歌(謌),《说文》:“歌,咏也。从欠,哥声。謌,歌或从言。”歌的哥不唯是声部,还是表形义的主字根,歌、謌的本字。口“丂”搭档的可(甲文,图五)又是哥的初文,与我在《水之新解》一文中将河之“可”形新解为殷墟旁洹河支流的字理二致,属同形异源。“丂” 历来指斤斧类劳动工具,加口示意劳动时喊出如歌般的号子。小篆叠可成哥,反复以“歌”助劳也。哥加欠,《说文》:“欠,张口气悟也。像气从人上出之形。凡欠之属皆从欠。”甲文欠(图六)就是一个跪坐着的人在张大嘴打呵欠。唱歌要不断运气,歌字自然系“欠之属”。

行文至此,眼前蒙太奇般重合出《原野牧歌》的一节歌词及我的吟咏文字:有个少年手拿皮鞭,站在草原上,轻轻哼着草原牧歌,看护着牛和羊;有位老拙手握毛笔,走在字林间,细细悟着形声义理,钩沉着根与源……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