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街商铺生活垃圾上门分类收集集中点
收集车上门了,广灵二路商铺人员拎着垃圾箱,排队倾倒垃圾 本报记者周馨 摄
11条马路、760多家沿街商铺,不仅生活垃圾全部实行上门收集,还借助App实现了比手动“台账”更细致的统计,与城管实时联动……这是虹口区凉城街道对沿街商铺垃圾分类的精细化管理。今天,记者从上海市绿化市容局获悉,在虹口、长宁、普陀三区首批实现商铺垃圾上门收集全覆盖的基础上,预计9月底,全市221个街镇(乡、工业区)约4000条中小道路的20万家沿街商铺,将全面实现上门分类收集全覆盖。
弄堂垃圾箱不见了
每天下午,广灵二路上都会响起《真的好想你》乐曲。一听到这个,商铺员工就互相打趣“真的好想你,快来倒垃圾”,并拎出干湿垃圾箱来到收集车边。收运员挨户检查分类效果,随后将每家的投放量记录在手机App“橙小宝”上。
“以前我们的垃圾都扔在弄堂的垃圾箱房里,弄堂地面常年油腻腻的。去年7月以来,沿街商铺垃圾采取定时定点上门收集,放了十多年的垃圾箱被撤走了,环境干净了很多。”姚记牛肉汤店的老板姚先生说。
而在车站北路,由于人行道狭窄、商铺业态不同,街道采用了“收集车沿路开过、收运员进店收集”模式。两辆定制三轮车分别载着干、湿、可回收、有害垃圾四个桶,挨家挨户将垃圾收走。
“本来这些商铺的垃圾要么丢在路边,要么丢在果壳箱里造成满溢,甚至有商铺丢在小区垃圾箱房里,招来很多投诉。自从上门收集后,果壳箱被撤走,街面再也看不到一袋袋垃圾了。”凉城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黄建军表示。
解决“最后100米”难题
记者获悉,为了解决沿街商铺垃圾分类投放的“最后100米”难题,凉城街道率先在全区实行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从去年开始,每天由收运员开着“凉城街道沿街商铺垃圾收集车”进行收运。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起,原本用于实现居民区和单位生活垃圾精细化管理的“橙小宝”App,也将全部沿街商铺纳入其中。通过App,师傅会记录商铺垃圾的收运数量和分类效果,对不合格商户垃圾拍照上传。两次不合格,将被发放“黄单”,并实时传送到各监管部门和城管执法部门,即快速便捷,又为执法取证提供了便利。
此外,街道将车站南路垃圾中转站改造成沿街商铺生活垃圾中转存放点,湿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实行封闭式存放;湿垃圾存放处安装除臭设备及隔油池;干垃圾运送至中转站后在环卫小压站先进行处理,等待中转。记者在中转站看到,每天的垃圾收运量都有记录,比如5月19日,全街道商铺共交投87桶干垃圾、36桶湿垃圾和79桶可回收物。
全覆盖有了新内容
记者从环卫部门获悉,今年4月,上海市发布了《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达标(示范)街镇综合考评办法(2020版)》,修订后的《办法》新增了针对全市沿街商铺的生活垃圾分类测评,今年将全面推进沿街商铺生活垃圾定时定点上门分类收集工作。即日起至9月底,全市20万家沿街商铺将全面实现上门收集。
为此,上海市市容环境质量监测中心制定了《本市沿街商铺生活垃圾定时定点上门分类收集工作实施意见》,明确上门分类收集工作目标、工作内容、考核评价、进度安排等,特别是针对商铺集中、业态复杂、污染严重、管理薄弱的道路做到率先落实、全面收运。
相关负责人表示,上门收集不仅将全覆盖,也被赋予新的内容。一方面,沿街商铺必须知道垃圾分类的要求,按照标准对日常产生的垃圾分类存放,并配合管理部门按规定的时间、地点和质量要求等进行交投。另一方面,收运单位必须做好各个沿街商铺交投情况的记录,一旦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将实现“管执联动”。
本报记者 金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