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8日 星期三
果洛抒怀 夏天到了(水彩画) 西瓜与冰砖 陈寅恪著作要用繁体字排的缘由 为了生的向往 我与上海图书馆
第18版:夜光杯 2020-06-12

陈寅恪著作要用繁体字排的缘由

李景端

陈寅恪先生的著作已进入了公共版权,多家出版社正争相出版其著作,还有策划出全集的传言。近日网上出现对陈先生著作简体本新版的多种争论。因为陈先生生前声明过,他的著作涉及古典文化,而且是用文言文书写,其中常用一些古汉字或带有特定含义的古文字,因此,强调必须配套使用繁体字,才能完整表达其真实含义。应该说,这是陈先生的学术遗愿。对于当今市场上出现的横排简体本,陈先生三位女儿表示不满。众多钟爱古典文化的读者群,也对简体本持质疑态度,当然也有许多年轻人,不知是否真看过并看懂陈著,却表示支持。因使用不同字体,竟引发网上一场热烈的争议。身为有四十余年职业生涯的老出版人,我也想就这场争议,略抒一孔之见。

首先,陈先生著作是他的学术和思考的成果,要求对其准确理解,这是他的精神权利。加以他又曾留有遗愿,所以,尊敬和爱护陈先生的学者和出版人,都有道德义务使用繁体字来出版。

其次,这场争议实际上是古典文化传承与传播方式之争。传承与传播是有区别的。前者可以是小众的,而后者则要求普及的。尤其是专业性极强的古典文化,更要求有与之相匹配的传承方式。如吟唱古诗,讲究平仄音韵;填词,要遵守词牌格律。试想,如用白话文诵读《离骚》,那还会有古文《离骚》的那种意境吗?又如,传承甲骨文、考古、古生物等这类特殊专业知识,大多适合在小众范围研究交流,而不需要广泛向大众传播。陈寅恪先生生前就表示过,不要求其著作成为普及性读物。他坚持要用繁体字排版,还因为有些简体字与繁体字的原义有差别,有的简体字更存在一字多义,还有些古典文化的名词、术语、典故和特指含义,更必须用繁体字才能如实表达。可见对陈先生著作使用繁体字排版,也是保存其小众读物特色,更好传承他独有的学术成果的需要。

再次,出版陈寅恪先生的著作,无疑需要编辑与审稿人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当编辑至少要求“一专多能”吧,只是如今常见有的出版社和文化公司的编辑,“一专”还不精,却什么样的书都敢编,有的硬去碰与“一专”不沾边的书稿,光听凭社外什么策划专家来指点,这样做岂能没有知识风险?前一阵暴露出有不懂医卫的编辑和审稿人,却滥编滥出害人养生书。这个教训告诫出版人,放宽出版专业分工,并不表明编辑可以不重视编书的专业知识了。有的说出版陈先生著作是出于“普及”需要而使用简体字,这个初衷也许是好意,但他们忽略了陈先生的著作,是不适合也不要求普及的。恕我坦言,凭我有限知识,即便是使用简体字来排,陈著有许多内容我还是似懂非懂,有不少若不去请教人,真是难理解。而对于那些专攻古典文化的人来说,看了繁体字必然更感亲切。

出版人既要遵守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此外,还要多加一项自觉地尊重出版伦理传统。就是善待作者,敬重前辈,珍惜与作者亲属的情谊。有些老出版社,能同知名学者几代人保持亲密关系,这种伦理传统太珍贵了。希望出版人都能慎重地而不是跟风轻率地使用公版书。尤其是出版陈寅恪先生这样有很高学术水平学者的著作,更应考虑多方面因素,在与家属获得共识的基础上,更好地传承陈寅恪先生的学术成就。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