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胜利日阅兵  有些门道要看明白
第18版:军界瞭望 2020-06-22

胜利日阅兵 有些门道要看明白

2013年胜利日阅兵上,俄国防部长绍伊古检阅部队

1995年胜利日红场检阅中的徒步方队

1999年胜利日阅兵中出现的俄军T-72B主战坦克

俄军近卫塔曼摩步2师的T-90坦克隆隆开来

1995年胜利日阅兵强调“美苏反法西斯团结”元素

红场是用缝隙很大的方块砖铺就的

◆常立军

张韶华俄罗斯民族拥有独特的阅兵文化,尤其过去25年一次不落地举行原定于5月9日胜利日红场大阅兵,既对外展示重振雄风,也对内开展“入脑入心”的爱国主义教育。在今年受新冠疫情冲击的背景下,推迟到6月24日举行的胜利日阅兵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选日子”有讲究

红场胜利日阅兵渊源要追溯到1945年,当年5月8日深夜(莫斯科时间5月9日凌晨),纳粹德国正式投降,苏联(今俄罗斯)就把5月9日定为伟大卫国战争胜利日,并宣布每年都要纪念,阅兵是重要内容。因为组织协调和输送兵员的关系,头一次胜利日阅兵安排在6月24日,近4万征尘未洗的官兵冒雨接受检阅,1850件武器装备开过红场。

正是这次阅兵,为苏联及俄罗斯的胜利日阅兵打了样、立了规,但奇怪的是,这一阅兵传统没能坚持,之后的50年间,胜利日阅兵才办过三次。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起初没太看重胜利日,甚至视为“历史遗迹”而刻意淡化,结果导致民众思想混乱,价值观模糊,直到1995年5月9日,俄政府才重新庆祝胜利日,举行相关阅兵。5月19日,时任总统叶利钦签署《胜利法》,规定每年5月9日为全民节日,在红场举行阅兵并鸣放礼炮,并在红场无名烈士墓长明火旁常设仪仗哨。

今年虽受疫情影响,原定5月9日的阅兵推迟,但普京总统仍决定补上阅兵,而“替补”就是6月24日,无论历史渊源和现实条件,这个“替补日”都是恰当的。普京强调,胜利日阅兵,“是我们向保卫过国家和全世界,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拯救其他人生命的英雄们致敬感恩”。

照着“标杆”执行

今日之俄罗斯胜利日阅兵仪式,基本照1945年的模式执行下来。俄陆军总司令萨留科夫大将透露,今年阅兵可谓1945年首次胜利日阅兵的翻版,莫斯科当地时间10时准时举行,军队乐手先奏响谢苗·切尔涅茨基的《纪念工农红军成立二十五周年迎旗进行曲》,如1945年那次一模一样。

每年阅兵一开始,仪仗兵扛起胜利旗和俄罗斯国旗,作为阅兵首长的国防部长乘车离开克里姆林宫,在阅兵总指挥陪同下检阅官兵并致欢迎词,然后回到检阅台,向总统报告受阅部队准备完毕,总统致辞。接着,在轰鸣的礼炮声中,国歌奏起,分列式开始,徒步方队每队横排20人、竖排10人正步通过。

徒步方队过后,是车辆方队(也称技术装备方队)。二战功勋武器——T-34坦克必打头阵,当年足足3万辆T-34陪伴苏联军人挺过最艰难的岁月,从莫斯科打到柏林。至于新武器,今年将有225件首次亮相。每年阅兵都安排空中分列式部分,但有时会因天气原因而临时取消。今年的空中分列式,计划有55架固定翼机和20架直升机参阅,预计会组成“75”字样飞过红场。

最后,乐队在总统所在的检阅台前面进行短暂表演,阅兵式宣告结束,后面便是“不朽军团”游行,市民高举参加过二战的亲人照片通过红场。

从红场到列宁墓

由于胜利日阅兵兹事体大,历年来,俄国防部都从上一年12月份就开始筹备,诸兵种合成学院进行首次教官训练辅导,各单位按标准遴选参阅官兵及替补人员,准备参阅装备。2010年以前,参阅部队都集中到莫斯科中央机场(原霍登兵营)训练,机场停用后转到俄军近卫塔曼摩步2师的阿拉比诺训练场,一般从当年2月起进行地面装备合练与彩排,之后临近正式阅兵前才拉到红场进行数次彩排和一次总彩排,最后才正式亮相。

作为阅兵主场,红场的前身是15世纪沙皇伊凡三世在莫斯科城东开拓的“郊外工商区”,1517年被大火烧光而得了“火灾广场”的外号,1662年才改称“红场”,意为“美丽的广场”。今天的红场在100年前基本定格,总面积9万多平方米,地面全用赭红色方块石铺成,凹凸不平,而且广场两边呈斜坡状,看起来有点微微隆起,这是因为莫斯科冬天很冷,冰雪融化会对地面造成严重破坏,这种粗糙条石不仅防滑透气,还能很好消解因冻融产生的内部应力。观众看阅兵直播时,会感觉经过红场的车辆都晃得很厉害,好像路面被重装车辆压坏似的,其实不然,因为红场铺设的条石长度足有数米,深埋在地下,加上履带战车均做了挂胶防压处理,所以问题不大。

再看阅兵检阅台,其基础是安葬十月革命领袖的列宁墓。由于陵墓简洁庄重,又处于斯巴斯基钟塔横向轴线与克里姆林宫墙纵轴线交汇处,是红场建筑群最突出的中心,是阅兵的绝佳场所,那里也见证了俄罗斯大地的风云变幻。因为政治因素,1995年,俄领导人最后一次站到列宁墓检阅台上阅兵,两年后宣布摒弃“苏联传统”,取消列宁墓检阅台的功能。从此,胜利日阅兵的检阅台和观礼台全成了“临时建筑”,每年都要在列宁墓旁边搭建,用完即拆。

国家的希望

近年来,胜利日阅兵总会出现面孔稍显稚嫩但双眼炯炯、步伐坚定的少年方队,他们都是苏沃洛夫军校、纳希莫夫海军军校等少年军校的学员。

苏沃洛夫和纳希莫夫军校就诞生于二战。1943年,苏联最高苏维埃决定在全国成立少年军校,招收、教育并培养牺牲的苏联公民的遗孤。二战后,少年军校成为向高等军校输送学员的机构。入校学员须经过严格考核,入学当年从中学八年级毕业,年龄在14-15岁,课程设置遵循文武并重原则,不仅学习文化知识,还要进行军事知识与军事技能训练,艰苦的挫折教育和“断奶”教育也是军校教育必修课。70多年来,少年军校共培养学员13多万名,现任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大将就来自苏沃洛夫军校。

军事爱国主义是俄罗斯特有的传统,总统普京号召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尤其是针对青少年的军事爱国主义教育,强调人人心里装着国防,爱国情、荣誉感从小抓起,而重要抓手就是少年军校等机构。2012年11月,绍伊古出任俄国防部长后,签署的第一份文件就是要求少年军校今后要派出独立方队,参加每年胜利日阅兵。

2013年起,少年军校方队登上红场,此后无一缺席。参阅的少年军校学员来自八到十一年级,只有综合成绩优秀和良好者才能入选,他们在正式阅兵前三四个月里和成年军人一样参加训练、合练、彩排和总彩排,付出的心血与汗水可想而知。尤其是今年赶上了新冠肺炎疫情,少年军校有学员被感染,参阅队员的训练活动因为阅兵推迟而中断,但少年军校学员不畏艰难,6月24日一定会一展风采。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