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中)在观礼台上检阅部队
苏联军人将纳粹旗帜扔到特制平台上
朱可夫元帅骑白马检阅部队
苏联军人是戴着手套接触纳粹旗帜的
IS-2重型坦克方队经过红场
◆常立军 张韶华
受新冠疫情影响而推迟的本年度俄罗斯胜利日红场阅兵,终于要在6月24日举行了。实际上,莫斯科选择这一天阅兵并非心血来潮,因为75年前的同一个日子,苏联举行了战胜德国法西斯的大阅兵,“作为胜利者的后代,我们在这一天举行阅兵,是向老战士的伟大功勋、英雄主义和自我牺牲精神深深致敬。”俄国防部机关报《红星报》如是说。
一月之内 准备就绪
1945年5月的第二个周日,也就是纳粹德国投降不久,斯大林就提出举行苏联所有方面军和所有兵种代表参加的特别阅兵,庆祝伟大胜利,可此前的5月13日,德军最后一个拒绝投降的部队集群才在捷克斯洛伐克被歼灭。5月24日,苏军总参谋部提交特别阅兵方案,斯大林原则同意,但不接受方案里的两个月准备时间,“阅兵必须一个月后按时举行!”军令如山,这一天,列宁格勒方面军,白俄罗斯第一、二方面军,乌克兰第一到第四方面军司令员都接到总参谋长安东诺夫关于特别阅兵的命令,要求各方面军各组建一个混成团参阅,而海军混成团由北方、波罗的海、黑海舰队以及第聂伯河、多瑙河区舰队组建。按计划,参阅主体是十个方面军混成团和一个海军混成团,外加军事学院进修学员、军事学校学员和莫斯科卫戍区。
根据方案,混成团下辖五个营,各营下辖两个连,各连编成100人(10个班,每班10人),共计1059人、备用人员10人。团里安排19名指挥员,包括团长1人、副团长2人、团参谋长1人、营长5人、连长10人,另有36名旗手。为体现苏联红军合成化部队的威力,混成团设计成下辖6个步兵连、1个炮兵连、1个坦克连、1个飞行连、1个混成连(含骑兵、工兵和通信兵)。各连班长均由中级军官担任,每个班由列兵和军士编成,都是从战功卓著并荣获战斗勋章的官兵中遴选。混成团应于6月10日来莫斯科报到,要携带本方面军序列里表现最优秀的36支兵团或部队的军旗,而缴获的敌人旗帜数量不限,他们还要在莫斯科领取受阅服装。
接令后,各方面军都当成重大政治任务,挑选参阅人员不仅看战斗表现和军事素养,还要看身高和年龄,像攻克柏林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要求身高不低于176厘米、年龄不得超过30岁。到5月底,各混成团均组建完毕,但人数已从规定的1059人升至1465人,备用的10人数量不变,并确定各混成团的负责人,清一色是少将甚至中将,规格高得令人惊讶!
6月10日前,运输参阅官兵的专列全部抵达莫斯科,其中有元帅24名、将军249名、校级以下军官2536名,列兵和军士31116名。数百件技术兵器也准备停当,罗科索夫斯基元帅负责阅兵总指挥,而莫斯科军区司令员阿尔乔姆耶夫上将负责阅兵组织。为了在红场上正步走好三分半钟,官兵们每天都要在莫斯科中央机场顶着烈日苦练六七个小时。辛苦的汗水换来丰厚的回报,他们成为全军首批荣获“伟大卫国战争胜利奖章”的幸运儿,该奖章是5月9日才设立的。
雨中受阅 照样威武
阅兵当天上午9时,莫斯科笼罩浓云,看样子一场大雨躲不掉了。果不其然,阅兵开始15分钟前,天上落下雨点,转瞬间变成豪雨。这样一来,原定的空中阅兵和劳动者游行被临时取消,可刚告别战争的老百姓情绪激动,依然要一睹子弟兵的风采。10时整,受斯大林委托担任阅兵首长的朱可夫元帅骑着白马健步来到红场,他在阅兵总指挥罗科索夫斯基陪同下检阅受阅部队。检阅完毕,朱可夫登上列宁墓的观礼台,向斯大林等苏联党政要员汇报,接着斯大林向全体苏联人民和苏联武装力量致以胜利的祝贺。
阅兵分列式拉开序幕,各混成团按照战时自己所在的方面军从北到南的战线位置依次入场,殿后的是海军混成团。各混成团领衔的均是各方面军司令员,英雄兵团(部队)旗由“苏联英雄”们执掌。每个团行进通过时,军乐团始终伴随演奏战斗进行曲,全团通过后,军乐团停止演奏,而80名鼓手在一片寂静中旋即敲起鼓来,填补中间的空白。
当这些徒步方队走完后,红场迎来武器装备方队,尼古拉·基里琴科中将领衔的混成骑兵旅打头阵,接下去是车载高炮方队、反坦克炮和榴弹炮方队、重迫击炮方队、摩托车方队、装甲车方队、运载空降兵的汽车方队等。战争期间最先进的坦克方队、自行火炮方队一现身红场,将武器展示推向高潮。最后通过红场的是混成军乐队,全场响起切尔涅茨基《光荣属于祖国》进行曲,标志着大阅兵分列式完美收官。
在大雨的洗礼下,胜利大阅兵持续两个小时。深夜时分,雨已停歇,鸣放节日礼炮时间到,两万枚礼花弹飞入夜空,把莫斯科映照得五彩斑斓。
魔鬼之旗 付之一炬
胜利者拥有骄傲与自豪的权利和资格,胜利大阅兵自然少不了展示俯首称臣者战利品的环节。为了筹备阅兵,苏军总参谋部命令近900面纳粹旗帜从柏林、德累斯顿运到莫斯科,再从中挑出200面。阅兵当天,苏军把它们用敞篷卡车拉到红场,交给专门负责展示这些战利品的“大力士”阅兵连战士手上。战士们戴着手套,旗头斜着朝下握着纳粹军旗,生怕被这些腌臜之物玷污双手。为了不污染神圣的红场,阅兵前,人们专门在列宁墓脚下修建一个木板台面。阅兵行进中,战士们在鼓手们急促的鼓声伴奏下,充满厌恶地将这些旗帜抛到台面上。
首先被扔的是希特勒的元首旗,其次是卖国投敌的“俄罗斯解放军”军旗,其余的按规矩依次进行。这当口,观礼台上爆发出雷鸣般的鼓掌声。抛掷纳粹旗帜的举动神圣无比,表明希特勒征服世界的迷梦彻底破灭,苏联人民证明自己的优势所在。大阅兵结束后,这个木板台面连同抛到上面的所有敌旗都付之一炬。
有一个细节,阅兵活动理应打出曾插到柏林国会大厦的胜利旗,这面旗已于6月20日运到莫斯科,可阅兵彩排时,当时把胜利旗插上去的掌旗手们动作不达标,展旗动作显得很别扭。于是,要求阅兵原汁原味体现胜利原则的斯大林大笔一挥,取消展出胜利旗的环节。这面战旗旋即转交苏联武装力量中央博物馆珍藏,直到1965年才第一次拿出来参加红场阅兵。
记录荣光 流传千古
今年5月9日,俄罗斯胜利电视台首次播出1945年6月24日红场阅兵的完整新闻纪录片,这在历史上是头一次,之前的屏幕上只播放过19分钟的彩色版和50分钟的黑白版。为了播放这部全新的纪录片,电视台使用俄国家电影照片资料档案馆珍藏的140分钟剪辑素材合辑(共计14部分)。当然,这一合辑也不能称得上百分百完整,因为导演和剪辑师考虑到电视播放效果等因素,只挑选了他们觉得有意思的镜头和素材。
当年,为了真实记录首次胜利大阅兵的盛况,多达几十名电影摄影师分布在红场各个角落拍摄,共同合成这部纪录片。这是苏联最早一部彩色电影之一,他们用的是缴获的德国阿克发公司生产的彩色胶片,但因为苏联摄影师此前从未与这类胶片打过交道,电影拍完后便送到德国柏林托比电影厂冲洗,并在那里后期配音。令人遗憾的是,大部分镜头洗出来后发现颜色不对,不得不转制成黑白制式。
不过故事并未到此结束。随着苏联国内政治变化,一些政治人物从纪录片中删除。就连后来有幸在屏幕上播放的彩色或黑色电影片段里,摄影师们辛苦记录下的镜头也没有被全部收录。
2000年,即1945年胜利大阅兵55周年前夕,俄国家历史博物馆举办《1945年6月24日胜利大阅兵》展览,总统普京在致观众的信中说:“我们不能忘记这次大阅兵。缅怀历史是俄罗斯迎接有尊严的未来的保障。我们应从前线将士这一代继承最主要的品质:胜利的习惯。这一习惯在今天的和平生活里依旧非常需要。它能帮助当今一代建设强大、稳定和繁荣的俄罗斯。我坚信,伟大胜利的信念在新世纪也将佑护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