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2日 星期三
幕后 蛙声 “蓝洞”咏叹 老字号 一入厨房深似海 也是这样的雨天
第21版:夜光杯 2020-07-07

一入厨房深似海

李珏

对于女人来说,“入厨房”要比“出厅堂”难度大得多。前者需要长年积累、任劳任怨地不断磨练技艺,方能于咫尺空间,如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而后者,不论年龄、无关长相,只要记着每天每天地“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再大把地撒些银子置衣装点,总是可以大大方方地见人的。

但偏偏地,女人的厨艺,又确乎是我们这个传统国度衡量一个妻子或母亲是否称职的标准之一,似乎不善庖厨的女人,总归不能算是完美的。

不记得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进厨房的。

刚结婚那阵子,跟公婆同一屋檐下住着,日常琐事都是婆婆悉心打理,只有在节日宴客时,才会叫“本埠餐饮业资深人士”的儿媳出马“弄两个菜”。殊不知,儿媳在酒店也只是做的行政,仅有的一点烹饪能力,是从娘家耳濡目染地学到的一点皮毛而已。及至到了儿子念中学、搬出来单独住了,那时候,自然而然地就进了厨房,打点起三口之家的柴米油盐。

在酒店干着“策划总监”的活计,一俟到了端午、中秋、春节,忙得根本无暇顾及家中嗷嗷待哺的小儿。但即便如此,俺也是努力地尽心尽力做个好妈妈:每天天色乌漆墨黑起床,买菜、洗菜、做好晚餐准备,然后伺候小儿吃了早饭,才急匆匆地去赶工;下班时,更是心急火燎快马加鞭往家赶,须臾,荤素汤饭悉数上桌。由此这般只求速战,想要精进厨艺那是痴心妄想了,只求个温饱、偶尔翻个花样,便是能干得一塌糊涂的“田螺姑娘”了。

但是,长年累月锲而不舍的辛劳,总归也积累了些许烹饪心得。按照我家小儿的话来讲:妈妈还是有几个拿手菜的。每次回国,他也断不是奔着去外面花天酒地,而是心心念念地想要吃到“妈妈的味道”。这个,到底叫为母欣慰了。

谙得厨房妙处,是近几年的事。一来大病后居家时间较多,二来也要为退休的“后职场时代”做个准备,所以,开始花更多的时间在厨房厮磨了。渐渐地,终体会到了“一入厨房深似海”的无措,端的是煎炒烹炸皆学问、中西烘焙难上手。有时候一道菜、一款点心,须得是试上好多遍,方能勉强上得了台面。但终无丝毫悔意,每日乐此不疲,犒劳家人,也犒赏自己。

厨房,是个非常琐碎的地方,要成就美味,得经过很多道工序,由此,偷懒者都会用“君子远庖厨”来做说词,稍有些阅读能力的,也会说即使是写出《随园食单》这本饮食名著的袁枚,其自身亦是不善烹饪的。但家事总要有人做,做了家事又能融会贯通上升到新高度的,那确定无疑是有慧根的了。

前段日子宅家闲着,读了几本好书,其中林文月的《饮膳札记》尤其喜欢。一个大家闺秀、大学教授,还偏偏喜欢秀个厨艺,每每宴请导师、学生,都必亲自下厨。多年后闲来翻阅这些保存完好的菜单,忽来灵感,便有了这本记录平常饮食心得的书。按照作者的说法:生活的美好,也可以是在清除房屋、安排家具,或者饮膳烹调方面。林大教授尚且如此,顿时叫人感觉进厨房的理由高大上起来。

厨中亦有颜如玉吧,林文月是这样相信的,我也是。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