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桢接听市民来电本报记者王凯摄
今天上午,上海市住建委副主任、市房屋管理局局长王桢走进新民晚报夏令热线,接听市民来电并接受专访。王桢透露,上海16个区正积极试点公租房拆套使用,已初步确定试点项目,有望为环卫、公交、家政等为城市运行和市民生活提供基础性公共服务的企业职工提供“一张床”,进一步完善上海市住房保障体系。
多渠道筹集试点房源
随着上海市住房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上海户籍居民及一些来沪青年人才的住房困难得到较大缓解,但环卫工人、家政服务员等从事基础性服务工作的一线务工人员住房难问题依然比较突出。目前本市已将其纳入政府公租房重点保障范围。
“针对一线务工人员收入相对偏低、对租金比较敏感等租赁需求特点,上海将试点公租房拆套,提供更多宿舍型房源与合租房源。”王桢说,上海16个区正多渠道筹集试点房源,有的利用非居住用房改建,有的在其他保障房转化为公租房及商品房配建的公租房项目中安排适配房源拆套使用。到7月底,各区已初步确定拆套试点房源1500余套,拆套后可提供床位5500余张,近期将陆续启动改建和装修,年底前有望投入供应。
为鼓励公共服务类重点行业企业整体租赁公租房,市房管局还发文给予多方面政策支持。“比如说,很多一线务工人员因为居无定所无法申请办理上海市居住证,也无法申请上海的公租房。”王桢举例说道,上海将在入住审核环节开设“绿色通道”,相关单位职工申请公租房准入资格时,居住证、社保年限暂未达到规定要求的,可在单位书面承诺后,先入住公租房,再在规定期限内补齐。另外,此类房源的租金定价在遵循公租房“略低于市场租金”原则基础上,可统筹考虑入住职工租金承受能力等因素适当从优,并鼓励承租单位通过补贴部分租金等方式,减轻入住职工的租金负担。
预计到年底,市筹、区筹公租房保障公共服务类重点行业企业职工户数可达5000户,比2019年底约3000户增60%以上。根据试点情况,“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完善和推广相关政策措施,更充分体现公租房“保基本”功能。
“小小区”合并抱团取暖
上海现有住宅小区近1.3万个,由于历史原因,中心城区存在不少200户以下的“小小区”,物业管理规模小,收费标准低,物业企业入不敷出,小区管理陷入僵局。王桢介绍,今年,上海试点“小小区”合并,破解治理难题。
“在虹口区欧阳路街道,一条弄堂里有虹仪、虹铁、祥德第三小区三个售后房小区,其中,虹仪小区面积为2.6万㎡,虹铁小区与祥德第三小区都不足10000㎡。三个小区道路互通,共用的弄口未设门岗,处于半开放状态,聚集大量流动摊贩,还发生过失窃案件,有明显管理短板。”王桢说,在市、区房管部门的指导下,欧阳路街道职能部门、居委会通过政策宣讲、召开专题会议或圆桌会议等多种方式,发动业委会、楼组长、党小组做工作,对有疑问的居民上门拜访解释,取得居民的支持配合。统一认识后,三个小区召开业主大会表决,以超过80%的同意率通过业主大会合并方案。合并后的新虹仪小区面积为4.5万㎡,选聘了一家物业企业提供服务,小区管理显著改善,居民反响很好。
近年来,上海市房管局鼓励相关区积极探索,对规模小、管理差的小区尝试物业管理区域合并或小区管理合并,引入优胜劣汰机制,形成规模效益,提升管理服务水平。2019年,69个住宅小区完成合并,劝退及淘汰住宅物业服务企业78家。以虹口区欧阳路街道为例,原有112个小区,现已成功将29个小区合并为12个小区,目前该街道小区总数减至95个。
加装电梯按下“提速键”
“为加快推动上海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改善居民‘上下楼难’问题,全市加装速度逐年加快,项目实施也逐步从单幢向成片成规模推进。”王桢说,截至今年6月底,上海市已有1231幢房屋通过居民意见征询,已完工投入运行的有328台,正施工的有205台,另有31幢多层住宅通过旧住房综合改造方式解决了居民群众的上下楼困难。去年底,市房管局在梳理和研究加装电梯矛盾和困难的基础上,优化了加装电梯的推进机制、实施流程、扶持政策等,包括健全推进机制、降低启动门槛、优化实施流程、加大扶持力度、强化保障措施等。
未来,市房管局将指导各区加快前期评估,通过列表造册,落图标注,绘制“一张蓝图”,便于分析判断哪些可以做,哪些可以通过努力做,哪些条件不足;指导各区落实搭建社区协商的“一张台子”,及时化解居民意见不统一问题;整合优化、加强联动,让数据多跑路,让居民少走路,推动加装电梯项目审批“并联预审、一口受理”,实现加装电梯“一网通办”。
在老旧小区改造方面,上海今年继续推进三类旧住房综合改造,在已提前完成“十三五”任务目标基础上,今年再确保完成300万㎡,截至7月底已完成406万㎡;全面完成里弄房屋修缮改造,今年计划启动50万㎡,截至7月底已启动实施42万㎡;持续推进“拎马桶”改造,今年非旧改地块无卫生设施房屋改造目标任务为启动实施9000户,截至7月底已启动实施8461户。 本报记者 杨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