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为夜行者燃灯 看 听 读 玩 选书师 你遨游书海的“导游”
第10版:文体新闻 2020-08-10

选书师 你遨游书海的“导游”

大隐书局创智天地店内景 首席记者 刘歆 摄

城市因为阅读,满城书香润泽;书人因为阅读,催生职业跨界。本报今起推出2020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特别报道——“书人新传”,聚焦在线新经济大潮中涌现出的选书师、展陈师、主播、创客等书人新行当、新故事,以飨读者。

“选书师有时候就等于书店里的图书管理员。”何磊(见下图)如此定义自己的职业,在网络购书越来越方便的当下,实体书店的服务性尤显重要,选书师的眼光几乎决定了整个书店的气质。

偷师学艺

何磊工作所在地为大隐书局创智天地店,书店于2018年年初开业,彼时上海的24小时书店寥寥无几,大隐书局选择了营业到凌晨2点的营业模式,为喜好夜读的读者提供一方难得的场所。每天书店开门营业的最初一两个小时,是何磊整理图书的时间,对于哪本书在书架的哪个位置、排列顺序如何,何磊尤其敏感。上午浏览的时候整整齐齐满满当当一排书,到下午书本间可能就有了空隙,间隔变得稀松,那就意味着有几本书找到了读者。

选书师何磊最初进入书店业工作,从试探性地订购50本书开始,到后来销售渐渐有了起色和保证,他浏览网页,去别人家的书店“偷窥”头部产品如何摆放。上海比较有特色的书店他常常跑,最喜欢的是福州路上的古籍书店和上海复旦大学附近的那些学术书店,发现别人有什么样的经验值得借鉴,陈列选品的方式打动了自己,便摘取下来进行一番改动移植到自己的店里以打动读者,这样,时不时地,书店里会闪现出一些惊喜。

巧解难题

随着时光的推移,选书师的职能也在不断改变中,何磊不光作为一个“选”书的人还要做一个“讲”书的人。在多元化的精神活动中,如何戳中不同人群的精神需求点,挖掘出读者更深层次的渴求,又如何符合年轻群体的阅读习惯?选书师不仅要研究这个行业,还要通过访谈、调查,明确读者的需求,建立读者兴趣和书籍的连接点,同时,环境、文化等外部因素也同样值得考虑,与读者沟通之后的结果往往和想象中大不相同。

好在大隐书局的书店内部有大量的阅读空间,给选书师与顾客、顾客与顾客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可能性。

“我最近比较丧,请你给我推荐一本书。”这样的问题,才是何磊遇到的“职业难题”。他不会轻易地向那些想一眼看到答案的人推荐书籍,因为不愿意把人家的问题搞得更大,他只想把读者的好奇心打开,于是,遇到这样的问题他会与读者聊聊,“您平时有没有阅读习惯?比较喜欢什么类型的书?急需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好吧,你就从余华的书开始吧。余华的作品阅读流畅,戏剧性强,以故事串联起历史大背景,这对于年轻人来说非常新鲜。”提出这样问题的人若是年轻女士,何磊会说:“我不能告诉你答案,但是阅读书本会告诉你,吸引你的注意力,暂时抛开烦恼。”选书师何磊所能提供的是知识,是一个阅读习惯。

角色跨界

有时候,何磊还需要针对特别的顾客制订特别的选书计划——比如,为企业董事长办公室打造书房,这就需要摸索一下,什么样的书是不那么常见的,比如同样的一本柏拉图的《理想国》,如何选择合适的版本让人耳目一新?董事长办公室需要接待重要客人,该怎样做出新意让来访者有碰触书的愿望?“书我们略知一二,市场也懂得一点,相对于之前的传统职业,这个角色就比较跨界。”何磊说。

大隐书局创智天地店周围遍布创新型企业,来店里转转看看的多为年轻人,在陌生的城市,他们渴望与人交流,与何磊聊两句的机会也多,一来二去就有了朋友的感觉,何磊说:“我自己也是他们中的一分子,努力保持着活力,用新鲜的眼光去选择书。”

本报记者 徐翌晟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