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飞月
博物馆,城市用来收藏珍宝的盒子。
你若有一个孩子,不管他识不识字,都不妨多带他去博物馆走走。那里的事物,是形象的,立体的,他可以通过自己特殊的认知方式,来感受这一切。
小女咪豆,就基本是这样一个在博物馆里长大的孩子。
和这座城市里的很多人一样,我和先生,也是远方飘过来的蒲公英。当一个小天使降临时,我想给予她最好的滋养。可我们扎根生长的这片土地,对我们来说也是陌生的,传承和了解些什么呢?想来想去,觉得不如去博物馆,那里可全是珍宝呵,她或许能从中得到一些我所不能给予她的,诸如:辽阔的视野,深邃的思想等。
女儿幼时,我就带她几乎走遍了这座城市的博物馆。有些她很喜欢,每年都像走亲戚一样,反复去。去得最多的,还是家门口的良渚博物院。
良渚,中华文明的曙光——良渚文化的发祥地。而良渚博物院里,即陈列着和这曙光有关的物证。长久地,在与远古对望的过程中,我们逐渐了解到了脚下这片土地的历史和文明,对它充满了尊敬与爱意。与此同时,自己也变得自信起来,不再有那种漂泊感、疏离感。自古以来,人类就是这样不断地迁徙繁衍的,我们都是历史长河里的孩子。努力地去了解、熟悉一座城市,它会让你感到一种安稳,像根扎得很深似的,没有风能随便吹走。
所以,当我听到她对别人说,我来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时,我是欣慰的。
大约是日久生情,咪豆对良渚文化,非常喜欢。有时,她还会有意识地去研究它们。
良渚遗址中曾出土过一个玉琮王。但这只玉琮并不在良渚博物院内,她魂牵梦绕,想去看看。于是,我们又特地跑到浙江博物馆。在这块儿玉琮前,她站了四十多分钟,蹭着听讲解,之后又细细观察。那一刻,你会觉得,孩子的成长是个神奇的过程,不是我们能完全预料到的。
为帮她更深入地理解良渚文化,时常,我还会带她到良渚古城遗址。遗址没开发前,是一片大草原,我们就在这片草原上奔跑,跳跃,看白鹭起飞,听南来北往的风语。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落成后,我们发现,以前常扎帐篷的那个土坡,竟是良渚古城宫殿所在地——大莫角山。
与历史碰撞,与惊喜相遇。这一切,都会让孩子的生命经历,变得不寻常。
十岁这年,咪豆被学校推荐到良渚博物院里,开始当志愿者。从最基本的礼仪学起,渐渐地,她也开始向中外游客,介绍良渚文化了。在良渚博物院的志愿者队伍中,有各个年龄层次和不同领域内的人。每次她回来后,都会感慨,他们都好温和啊,我也要做他们那样的人。这些,正是我所希望的。博物馆,是个厚重的地方,与其说在那里当志愿者,倒不如说是修行。这年七月,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消息传来时,咪豆兴奋地跳了起来。后来,在一次活动中,她还有幸将自己的一幅画,赠给了良渚古城申遗团队。
看到一篇文章,说明智的妈妈喜欢在博物馆里富养孩子,我不禁哑然失笑,算是不谋而合吧。这种富养,是精神的富养,不是金钱上的富养。我希望,她的精神世界,也像博物馆一样,满是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