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江跃中 通讯员 殷志敏)全球最后一位在世的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全程亲历者、17位中国代表之一高文彬先生,于今天凌晨3时10分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去世,享年99岁。
高文彬是上海市人,1922年12月出生,法学家、翻译家、历史学者,上海民盟盟员。1945年毕业于东吴大学法学院。1946年5月至1948年8月期间,高文彬参加东京审判,先后任国际检察局翻译、中国检察官办事处秘书职务。
担任中国检察官秘书时,高文彬的主要工作是翻译、核对庭审记录,负责国际检察局和中国检察组的联络和往来文件处理等。法庭上全部使用英语,摆在高文彬面前最急迫的任务是大量的翻译工作和整理文档,他通宵达旦完成了各项工作。
由于日本在投降前及投降后的一段时间有组织地销毁了大量证据,而当时中国政府对东京审判的前期准备工作不足,未能系统搜集证据和证人,对于证据收集的重任就落在了中国检察组肩上。中国检察组每一个人会抽出时间去查找能够对审判有帮助的证据材料。
高文彬就是在翻看档案材料时,发现了一份让人震惊的材料。他在1937年12月《东京日日新闻》(今《每日新闻》)中发现了标题为《百人斩超记录》的报道,文中写道,向井敏明和野田毅两少尉在从上海进攻南京途中,约定以先杀满100个中国人者为胜,因一人斩了105个,一人106人,决定重新开始150人竞争,报道配图就是南京大屠杀中臭名昭著的“百人斩杀人竞赛”实照。
根据这一发现,中国检察团队很快搜集到了《东京日日新闻》《大阪日日新闻》《大阪朝日新闻》等多家报纸的大量同题报道。这种惨绝人寰的杀戮,被当时的日本政府当作荣誉大肆宣扬。《东京日日新闻》更对其持续关注,时间地点明确,杀人过程及数字清楚确切,同时还配发了照片,成为侵华日军暴行的又一铁证。
高文彬随即把报纸复印3份,一份留在中国检察组办公室,另两份转寄给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时任庭长的石美瑜收到资料后马上呈报中国政府,中国政府通过盟军将已退役的野田毅和向井敏明缉拿归案并押送南京军事法庭受审。尽管他们对所犯的罪行百般抵赖,但在确凿的证据前,终于得到了正义的审判。1948年,二人在南京雨花台刑场被执行枪决。
1948年8月17日,在完成中国检察组的工作后,高文彬随同向哲濬回国。他们带回两大箱东京审判全套庭审记录,一套送到当时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一套送到东吴大学法学院,遗憾的是后来两套记录全部遗失。11月,高文彬通过报纸了解到了东京审判的最终结果,主要战犯受到应有的惩罚。
如今,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悬挂有高文彬的大幅照片,表彰他在揭露日军南京大屠杀滔天罪行中提供了重要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