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克
退休后,我和老妻在家中的地位发生了互换,她来上海某郊区医院发挥余热,成了主人,我以“保姆”身份相伴,照顾她的一日三餐,所以每天晨练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买菜。
买菜也是有学问的,首先要懂菜。否则买到质次价高的菜,花了冤枉钱、受了一肚子气。好在下榻的地方离菜场不远,走几步就到。路的右边是公办的农贸市场,路的左边是露天的自由摊位。每天在两边逛逛,看看什么是新鲜菜,听听别人的买菜经,长长自己的学问。路两边的菜场各有特色。农贸市场里品种多,摆放整齐。尤其是反季节蔬菜,大冷天也可以买到红艳艳的番茄、绿油油的黄瓜;大热天也有橙红色的胡萝卜、碧绿的矮脚青。但这些个都是大棚里的,农药残留高,口味不正,必须“禁止入内”。自由市场上只有时令蔬菜。按季上市,过时不候,长的两个月,短的两个星期。但农贸市场里的卖相挺括、色泽鲜艳。番茄大小一样、黄瓜长短统一,就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再看自由市场,蛇皮袋、塑料筐,加一杆秤都全了。那袋子里的瓜、果、菜,有大有小,有青有红,那长相就像“歪瓜裂枣”,但钟爱的大有人在。因为这些是不打农药的有机食材,是绿色食品。农贸市场里的鱼、虾都有正规的进货渠道,但小摊上的螺蛳、龙虾就不好说了。那些个玩意儿,都“潜伏”在河沟里,那沟底的淤泥又黑、又臭,而且重金属超标,对身体的伤害可想而知。我是绝对不碰的。
菜场我每天去,时间一长成了熟客。关键的是经过几年的“潜心调研”,懂得了买菜的门道。买新鲜时蔬,多去自由市场;买活鱼、活虾肯定农贸市场为主。农贸市场里的赵姐,卖了几十年的菜,说起菜经来熟门熟路。她告诉我,这几天吃藕的人不少,懂藕的人不多。藕就有不少门道,一般人只知道吃藕能润肺解毒化瘀,但很少有人知道藕有七孔和九孔之分,七孔藕糯性大,用来做桂花糖藕和煲汤好;而九孔藕脆性大,用来炒糖醋藕最佳。再比如我们常吃的茭白,也有“雌”“雄”之分,雌的粗、雄的细,雌的颜色偏黄、雄的颜色偏白,雌的结巴短、雄的结巴长,雌的肉粗、雄的肉嫩,买茭白就要买雄的。这些选菜的小窍门,真让我长见识了。赵姐卖菜分量足,不缺秤。别人是你买他的菜才送你葱,她是你不买也给你两根,怪不得她摊位的顾客总是络绎不绝。当地的吴阿姨,隔三差五地就会出个早摊,把自家地里种的新鲜蔬菜拿来换点零钱补贴家用。她卖菜是称完了再给你添一把,而且不收钱。遇上新顾客不放心,她会告诉你她家自留田的位置,让你亲眼看看地里的菜。你要是能起早,就可以看着她顶着露水采瓜摘菜。别人两个小时都卖不完的菜,她一个小时就卖光了。当然了,我是这两个菜摊的常客,买这样的菜还能不放心吗?
以前买菜很随意,经常挨老妻的批评。现在买菜看季节,什么时令吃什么,冬季主打绿叶菜,夏秋多吃瓜豆类。搭配科学,营养均衡。我问:“我这‘保姆’合格了吗?”老妻笑答:“合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