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为居民打开心门 说话难免延缓词 为了好好活着 还是读书滋味长 老来“错觉”浑不知 当年宰鸡鸭
第19版:夜光杯 2020-10-14

说话难免延缓词

陈钰鹏

两个人对话,有的人一见面话就出口了,有的人先要来个延缓音“嗯”、“唉”“噢”……于是有人下结论说,因为有的人说话“不动脑子”,有的人有话喜欢先用大脑“整理”一下再说。这样评论,似乎不妥。说人“不动脑子”,显然太过分;至于先用大脑过滤一下,则有“不说真话”的嫌疑。尼德兰(前称荷兰)内伊梅根的马克斯-普朗克心理语言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发现,在说话前,大脑是需要先准备一句句子的,但更多时候,大脑只准备了句子的开头,人便开始说话了,这是为了尽量少用大脑工作储存器的储存量,特别当谈话内容非常复杂时,或者有的语言的语法比较特殊,常常用到从句,甚至从句套从句,还有的语言语序特殊,关键词在最后出现。为此大脑让说话者通过一种“延缓词”来保证说话过程中完成思考,让意思表达完毕。

延缓词也叫延缓音、填补词,是语助词的一种,通常在说话过程中起过渡作用。延缓词在言语过程中还有两种重要功能。第一,它让对方获得信号:说话马上还要继续下去。这样,等于下意识地阻止了听话者利用说话者在思考时把话语权“夺”过去。说话者也就不用担心已经感受到的话语权会失去。第二,延缓词能调节说话者的呼吸作用,人在说话时,呼气和吸气跟不说话时是不一样的。说话时,我们吸气较为急速和猛烈,然后是慢慢地吐气,通过填补和插入的延缓词,我们可以做到安心、缓慢地呼吸,不会气喘吁吁。

总之,每个国家的语言中,甚至一个国家的不同方言地区,都有不同的延缓词(音),比如英国人和美国人爱用er、ya,法国人说euh,日本人常用ano,德国人习惯于魧h。笔者觉得,杭绍吴方言区有一个填补词“格么”,这应该是很有个性的延缓词。

有的语言学家认为,喜欢把延缓音拖得很长的人往往是有韧性、很执著的人,是一心想让别人接受好意的人。有个典型的代表者——世界网球传奇人物鲍里斯·贝克尔经常喜欢说服别人,所以说话善用拖音很长的延缓词,有人因此误解他说话“吵吵闹闹”,总不想放弃话语权,真是辜负了他的一片好意。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