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援疆资金投资兴建的“新藏益栈”
阿不都米吉提·依提 叶城县吐古其乡电商服务站负责人
七岁的阿卜杜勒坐在漂亮的小桌子前做作业
新藏益栈中心的篮球场
上海援疆叶城分指指挥长潘振飞在查看鸽棚施工情况
特派记者 李一能/文 孙中钦/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喀什地区
叶城县
叶城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因叶尔羌河而得名,意为“崖上之城”,是上海宝山区对口援疆地区。叶城县历史悠久,景色壮丽,物产丰富,有着“中国核桃之乡、石榴之乡、玉石之乡、歌舞之乡”的美称。
行走在叶城县的城区,看到的是一个富足美丽的小县城,道路两旁绿树成荫,街上车水马龙,商业兴旺繁荣,既充满民族风情,也具有现代气息。但作为中国最西南的一个边陲县,叶城县辖区内还有大量深度贫困的偏远乡村,是新疆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跟随着上海援疆干部,记者来到叶城县脱贫攻坚的第一线,直击上海援疆力量如何助力当地群众摘掉贫困的帽子。
脱贫者说——
电商改变我的生活
我叫阿不都米吉提·依提,是叶城县吐古其乡电商服务站负责人。大家都叫我米吉提,今天我就来说一说电商改变我生活的故事。
我父母都是本地农民,家庭非常贫困,我很早就去学习技术成为了一名电器修理工。2018年,在上海援疆的支持下,县里开始进行电子商务培训,准备在村里开始电商服务中心,我就报名参加了,因为年轻,所以对新事物学习能力比较强。
2018年7月,我的小店正式开张了,在新疆的农村电商还不是很发达,所以我就成为了村民们网购的好帮手,收一点点代购费,我可以帮他们在购物网站上购买家电等商品,因为学过电器维修,我还能提供安装维修服务。现在,我的电商服务中心除了网购,还可以买生活用品、交话费、打字复印、提供快递邮政服务等等,为村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经营电商服务站,让我家实现了脱贫致富。但最大的收获还不仅如此,在参加电商培训班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努尔比依木,如今她已经是我的太太了。现在,我们夫妻俩经营着“夫妻老店”,小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小店年销售额可以达到20万元左右,我们打算扩大店面,在网上宣传叶城产品,也欢迎大家来我的家乡旅游,到时候一定要到我家的小店来做客。
解痛点
阿卜杜勒家的第一张桌子
从叶城县驱车到棋盘乡,需要将近2个小时的车程。如果从高空俯瞰,这个小乡村就如同棋盘一样镶嵌在喀喇昆仑山脉的河谷中。此行的目的地,名叫伊勒尼什村,一个被挂牌督战贫困村。上海援疆叶城分指指挥长潘振飞前往该村,是为了查看上海援疆资金使用的情况,以及扶贫项目的建设进展。
潘振飞告诉记者,在今年遭遇疫情的情况下,47家上海宝山区企业向叶城县23个挂牌督战深度贫困村提供了499万元社会力量帮扶资金,作为援疆干部,要确保资金都用在刀刃上。
在伊勒尼什村附近的一块空地上,一个肉鸽养殖厂正在紧张的建设中,本月就将完工,意味着附近30多户贫困村庄的农民们将获得工作岗位,实现一人工作全家脱贫。潘振飞告诉记者,鸽子养殖效益将分配给所有贫困村,实现产业帮扶脱贫。棋盘乡乡长努尔麦麦提告诉记者,当地百姓对这一项目非常期待,上海援疆资金也对推动项目的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走进伊勒尼什村一户村民家中,进门就看到7岁的阿卜杜勒小朋友正坐在一张漂亮的小桌子前做作业,一笔一画,写得非常认真。“这张小桌子也是用上海援疆资金购买的,这是他们家的第一张桌子。”潘振飞说,以前小朋友都趴在炕上写作业,久而久之眼睛都坏了,阿卜杜勒的父母想添张桌子。这个小小的心愿被上海援疆干部得知后,很快一套桌椅被送到了阿卜杜勒家,购买桌子的钱来自上海宝山区企业捐赠帮扶资金。“大有大的精彩,小有小的温暖。”潘振飞告诉记者,帮扶项目不分大小,关键是要对老百姓有用,能真正帮到“痛点”上。阿卜杜勒的妈妈巴哈姑丽告诉记者,原来生活比较困难,但在政府的关心下,孩子的爸爸获得了村里提供的工作岗位,加上各种补贴和安居房政策,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家里添置了许多电器,生活环境改善了,孩子们也能安心学习。
挖价值
构建完整的核桃产业链
叶城是目前新疆县域中核桃种植面积最大的县,被称为中国“核桃之乡”。在叶城县萨依巴格乡,有7棵距今1600余年的核桃树,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核桃树群。近年来,叶城县通过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全县核桃面积达到58万亩,产值15亿元,核桃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41%,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核桃一身是宝,种核桃、卖核桃并不难,要将叶城核桃产业价值最大化,形成多产业链并行,这是上海援疆团队最关心的问题,因此在叶城核桃的科研、产品开发、产业帮扶上不遗余力地投入,实现将一颗核桃吃干榨净,让产业价值最大化。
新疆美嘉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是上海援疆重点扶持企业,也是叶城县最大的核桃深加工企业,与2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了核桃收购合同,每年收购老百姓核桃约3万吨,占叶城县核桃总产量的1/4,年销售产值4.5亿元,带动2.5万户农户脱贫增收。
走进叶城县美嘉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琳琅满目的核桃精深加工产品让人眼花缭乱。“核桃全身都是宝,我们把核桃壳加工成了活性炭,核桃分心木加工成了保健茶,将核桃加工成了即食食品、核桃饮料、核桃糕点等20多种产品。”公司总经理彭红春介绍说,“目前公司正在建设全亚洲最大的核桃喷粉塔,进一步加强核桃蛋白粉精深加工,不断提升核桃产值。未来三年,公司将继续着眼核桃深加工,开发核桃多肽、核桃胶囊等新产品。”
在以前,核桃青皮只被作为有机肥使用,或者被丢弃。但在新疆宝隆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核桃青皮变废为宝,生产出了单宁酸粉末成品。“是一种‘绿色’染料,其市场价与化工合成的单宁酸持平,目前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公司负责人徐延龙说。“上海援疆资金给了企业很大帮助,让我们更有信心在叶城投资建厂,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徐延龙告诉记者,在上海援疆力量的支持下,目前叶城县核桃加工已实现从青皮到壳到仁的全利用,构建起了完整的核桃产业链,真正实现“吃干榨净”。
助销售
农产品插上电商羽翼
叶城县电商产业园,是从2016年起在上海援疆资金协助下建立的,并在今年9月,进行了电商展示厅的剪彩。走进电商产业园的展厅,整个叶城县最优质的名优特产被逐一陈列,从农产品到美食再到民族服饰,众多商品令人目不暇接。而在展厅边上,新建的网络直播间也已经投入了使用,本地“带货主播”也正在培训之中。
叶城县电商产业园负责人封庚生告诉记者,电商展厅投入使用,补齐了叶城电商产业园的最后一块拼图。其实早在2016年,叶城县就成立了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及昆仑电子有限公司。四年多来,叶城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在上海援疆叶城分指挥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以电商为平台全力撬动外部资源,在助力核桃销售、带动就业的同时,还以此为契机,“咬紧”核桃不放松,借助市场的力量,从简单地收、卖核桃到向全产业链延展,不断提升附加值,形成多产业链并行态势。
电商中心成立以来,依托上海援疆资金,全县完成了电商体系的布局,在助力“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行”的同时,解决当地就业难题。随着项目在全县的推进实施,叶城县实现乡镇级电子商务服务站覆盖率达100%。然后,叶城县通过这一体系对接外部平台,将当地农副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叶城县电商对接销售农产品超1.3万吨,销售额超1.7亿元。
此后,借助新增投入的上海援疆资金,叶城县电商服务中心移址重建,升级为电商产业园。此外,电商产业园进一步增强了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能力,加强站点服务人员对本地农产品收购、外销能力的培养。
2020年是叶城这个国家级贫困县脱贫摘帽之年,电商服务中心也借助网红的东风,顺势做起了直播带货。5月23日,叶城县委副书记、上海援疆叶城分指挥部指挥长潘振飞走进直播间,推介薄皮核桃、玫瑰花酱馕。
“可以说,叶城的电商产业发展,是在上海手把手的帮助下发展到今天的。”封庚生告诉记者,除了资金、技术的帮助,上海援疆干部们带来了沿海城市在电商领域先进的理念,以及与上海市场对接的契机,在电商蓬勃发展的今天,为脱贫攻坚冲刺,插上了互联网的羽翼。
推旅游
高原上的“新藏益栈”
叶城是新藏公路的起点,每年都有许多游客通过这条线路翻越雪山进入西藏。当他们一路南行,在105公里遇到第一个山口时,有一个名叫努尔阿巴提村的塔吉克族小村落。在公路边,一个精心设计、设施齐备的服务站点赫然出现在眼前,它的名字叫“新藏益栈”,由上海援疆资金投资兴建。
第一次走进“新藏益栈”的旅客,都会惊讶于在荒凉的高原上竟然有着这样一座提供高水准服务的综合服务站点。得益于全村通水、通电并通4G网络,益栈设施条件也达到很高标准,环境可媲美诸多国际青旅——不仅有干净整洁的房间,住宿价格只需60元一天,还有篮球场、烧烤等多种配套服务。面积超过30平方米的超市里,从食品饮料到日用生活品一应俱全。餐厅则古朴典雅,菜品齐全,价格与县城基本一致,“尽管商品都是从百余公里外的县城运输而来,运输成本不低,但我们坚持平价出售,尤其一元一瓶的矿泉水,对旅游者来说非常友好。”益栈负责人夏四辈介绍,这里还设置叶城农产品专柜,方便游客购买。
在新藏益栈中心的篮球场上,拿着篮球的当地孩子们带着小狗嬉戏玩耍,旅客们也能随时加入其中,和当地村民谈天说地。在边上的民俗展示厅,塔吉克族姑娘正在进行刺绣演示,这曾经是她们的日常,如今则成为了展示家乡民俗与提高收入的方式。在益栈前台,塔吉克族姑娘拜合提姑丽正在为游客们提供登记、收钱、翻译等服务。她告诉记者,以前她没有工作,只能在家帮助父母放牧,在得到了这份工作后,终于可以为父母分担了,对她而言,在益栈工作不仅是增收的方式,更是与大山外的世界联通的渠道。
“为什么叫‘新藏益栈’,是因为首要目标就是公益属性,让当地各族群众受益。”上海援疆干部,叶城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文旅局副局长鲍先伟告诉记者,新藏益栈的修建,不仅为村民带来额外收入,还可以提供就近就业的工作岗位。2019年该村102户塔吉克村民实现户均旅游收入近2000元。此外,新藏益栈还免费为柯克亚5村村民接收快递,提供便民服务。鲍先伟告诉记者,依托新藏线这条“景观大道”,当地将以旅游扶贫为重点,开发一批具备为旅行者提供补给、救援、餐饮、露营、青旅、客栈、房车租赁等功能的新藏益栈,推动新藏线全域旅游的发展。2020年,上海援疆资金将持续投入,在新藏线叶城段160公里、240公里和292公里处再建设三座新藏益栈,并通过新藏线大本营和自驾游营地的建设,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此旅行。
支援大事记
2010年,宝山区与新疆叶城县结为对口支援关系,按照对口援疆“民生为本、产业为重、规划为先、人才为要”的总体原则要求,在产业、教育、医疗、人才、携手奔小康等方面精准发力,助力叶城县脱贫攻坚。
投资推介
2011-2015年,连续组织37家企事业单位参展“喀交会”并赴叶城县考察。2015、2016年协助新疆叶城县政府在宝山举办“新疆叶城县投资推介会”,推介叶城投资环境。
电子商务
2017年,宝山区援疆团队为叶城争取到国家资金2000万元,完成50个村级生活电商服务站建设,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拨付资金
2020年,宝山区47家企业,分三批向23个挂牌督战村提供社会力量帮扶资金499万元,安排项目71个,目前资金已经全部拨付到位。
记者手记
在叶城,如果要找上海援疆干部鲍先伟,看谁整天捧着三部手机就是了。这位叶城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文旅局副局长,沙哑的嗓音,飞快的语速,风风火火连轴转,三个手机响不停。
鲍先伟是上海第十批援疆干部,他告诉我,援疆干部都是“百变金刚”,不管你之前是做什么的,既然来援疆,就要做好独当多面的准备,办得成事、熬得了夜、吃得了苦、下得了乡,还要耐得住寂寞。
援疆效果已出现,上海团队主导的“新藏益栈”投入使用,在这里,世代游牧的塔吉克族村民过上了完全不同的生活,在午后和煦的阳光下,为来自各地的旅人泡上一杯咖啡,大家开心地聊着天,这样的景象,宁静而美好。回去路上,鲍先伟的三部手机都没电了,但他依旧元气满满:“给我们三年时间,再回来看看,保证又是另一番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