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体面养老”有阶梯式服务 我国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走在全球前列 春花秋色美在街头
第3版:要闻 2020-10-19

“体面养老”有阶梯式服务

姚丽萍

“到了100岁,还要活得漂亮!”——95岁的沈默说这话时,满头雪白小鬈发亮闪闪。

“好吧,闷着,稳稳地继续战斗,老人安稳,城市就安心了!”——今年抗疫期间,101岁的陈翘寄语老伙伴们。

2020年重阳节,要来了,一想起非常之年采访过那些“非常老人”,我就不由地微笑——老人家们人生际遇各不相同,日子过得却很体面很有质量。

1979年,上海在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2019年底,60岁以上沪籍老人已达518.12万位,人口占比达35.2%。迄今,上海已形成“9073”养老格局——3%的老人机构养老,7%的困难老人在社区接受政府购买服务的养老,90%的非困难老人居家养老。无论选择哪种养老方式,阶梯式为老服务,都是生活质量的保障;核心目标,就是满足不同年龄、不同老年群体的多元化需求。

“9073”养老格局中,97%的老人要在社区和家庭颐养天年。这97%的阶梯式为老服务,什么模样?就是,老人做不动饭了,有助餐;洗不动澡了,有助浴;常年照料老人的家人累了,需要休息一下放个短假,有喘息服务……老人到什么阶段,就有什么样的专业为老服务,家门口的“原居安老”就是要让老人有安全感、归属感。一个关键问题是,这些服务谁来提供?放心,有社区为老服务中心。近年来,申城社区为老服务中心,日长夜大,从最初功能单一的助餐、日托,日益成长为多功能为老服务平台,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健康状况的老人需要什么,中心就尽力提供什么;甚至出现了各类助老辅具租赁服务,比如,一张特制的床,专供卧床老人,灵活好用,帮老人上床、翻身、起床,很省力,颇受居民欢迎。

如果说,家门口阶梯式“原居安老”,让97%的老人老有所依;多元化的机构养老,则让3%的老人各得其所。机构养老,单靠公办养老机构,难以胜任,目前申城养老机构中,民营已过半数;同时,不同收入状况决定了机构养老需求的多元化,让高、中、低收入老人各取所需,各得其所,也是申城机构养老的探索方向。

2008年,在浦东康桥,出现了国内第一家老年社区“亲和源”,这家民营机构通过市场调查发现,一些中高收入老人要实现家庭式机构养老,“以房养老”就是一种途径。在亲和源,“以房养老”通过会员卡来实现。当时,一张不记名会员卡,价值50万元,可永久拥有公寓的居住使用权;时至今日,入住老人从最初的二三十位增至1500多位。今后,政府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正是大势所趋。政府从直接提供服务向“多种主体”提供服务转变,政府除了提供基础性、保障性、示范性养老服务外,主要通过民办公助、公建民营、购买服务,加强服务监管,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

可以预见,“9073”养老格局中,多元化、阶梯式为老服务,将让养老事业创新活力迸发。事实上,养老事业服务的是“夕阳红”,前景却“很朝阳”,为更多老人提供有质量的“体面养老”便在情理之中。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