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正平
纷繁世界,不乏精彩,同类的事物,也有意外。听说斯洛文尼亚的波斯托伊纳溶洞,是举世闻名的最长最大的溶洞之一后,我很不以为然。我曾见过大大小小各类溶洞无数,但观看之后的感觉却是无比震撼。
震撼之一是溶洞之大,连绵不断,足有24公里。洞中套洞,有隧道相连,形成曲折幽深的山洞长廊与大大小小几十个洞厅,最大的洞厅可容纳千人。洞内小铁路上奔驶着电动游览小火车,把游客送到最精彩的地方。然后步行游览1.7公里上下穿插的斜坡,观赏那些自然界的杰作:千变万化的钟乳石。
震撼之二是灯光布置,它一反惯例,摒弃了五彩缤纷的灯光,而采用单纯的白光照明。
小火车在弯弯曲曲的山洞里蛇行,隆隆的声响振荡着耳膜。眼前的景色瞬息万变,刚才还是高高的空间,转眼间变成洞顶贴着头顶,把人惊出一身冷汗。车旁闪过的嶙峋怪石美不胜收,令人目不暇接。
车行半小时,停在了一个洞厅。这里的钟乳石洁白如玉,在白色灯光的照耀下,晶莹剔透又清淡雅致。钟乳石显示的是白色到浅黄色各种层次的细微变化。洞内到处是数不尽的石钟乳和石笋,千姿百态,争相斗艳。随着耳机中解说词的引导,我们知道了波斯托伊纳溶洞是因比佛卡河的潜流历经三百万年溶蚀石灰岩地层而形成的。由于年代不同,生成了不同形状、大小各异的钟乳石;不同的矿物质造就了不同颜色的石笋。一根根粗细不等的石柱从洞顶一直连到地上,粗者几人合抱都围不住,细者如线好像迎风会断;还有许多半截子的石笋如犬牙交错般散落在四周,更有无数根细细的中空的被称为意大利通心面的石丝从洞顶上挂下来。解说词告诉我们:别看这一尺来长毫不起眼的小不点,它的年龄起码有上万年。走着走着,前面出现了一座桥,把两处半山腰的石笋区连接起来。跨过桥一路下行,经过几个洞穴后,来到第十区的一个大厅,这里低于海平面160米,是山洞的最低点。
继续向前走,只见一个硕大的灯箱上图文并茂地介绍山洞里一种叫盲螈的动物,是蝾螈的一种,因它长期生长在黑暗的环境里,所以眼睛退化了,被称为盲螈。科学家从研究盲螈开始,发起了近代洞穴探险运动,时间在17世纪,同时地球上有关喀斯特地貌的最早提出也在此处,所以这里是近代洞穴探险运动与喀斯特地貌研究的发祥地。
比佛卡河河水还在溶洞地下流动着,还在不知疲倦地发挥着鬼斧神工的本领,拓展着溶洞,制造着石笋,展示千变万化的作品。
在空旷的山体里,人们享受着欣赏大自然杰作的乐趣,却看不到钟乳石形成之艰难与漫长。据说该地区自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这些溶洞、石笋、钟乳石都延续了人类的文明,也见证了人类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