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丹
元旦假日你有出行计划吗?春节期间的日程是否已在制定中?即将到来的牛年或以“牛气冲天”的吉庆意象带给我们无数期盼,但当下,“双节”防疫还是马虎不得。
政府相关部门倡导“减少出行”,大家一定要重视。日前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就疫情防控发布提醒,其中特别提到“减少出行要落实”。另外,文化和旅游部也于近日发文,重点要求文旅部门要“能约尽约”,推进旅游景区预约常态化。预约制这个疫情防控期间结下的“好果子”,同样值得大家重视。
一年来,面对疫情防控国人上下一心,取得了举世认同的抗疫成绩。除了政府的组织、引导,社会各界身体力行的努力,我们认真戴口罩、疫情初期把“窝家当爱国”,能做到这些,主要还是国人传统的“趋利避害”文化心理起了大作用。我国历朝历代积累下来的各种家训,无不殷殷叮嘱子孙提升智慧、趋利避害;母亲在我们年少时经常叮咛:别和陌生人说话。
传统文化心理在如何过春节的问题上,却需要我们认真把握。“过年”是中国人的大事,关乎人伦亲情,关乎祖宗祭祀。因此,无数的儿孙在春节前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拖家带口地赶回老家,成就中国春节人口大挪移。但问题是,在当下,这样的大挪移,是教过我们趋利避害的祖宗所希望的吗?
英国不久前发现变异的新冠肺炎病毒,日本、印尼已相继封国,国内本土疫情虽呈散点发射状态,但输入性疫情的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必须保持高度警觉。在这种状况下,是不是也可以对大家提“减少出行就是爱国”?
如果已经有旅游计划的朋友,那也一定要重视预约制。要及时查看相关线路及景点的预约量,积极规避风险。同时,在市内,电影院、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也要事前预约,及时查看预约量,错峰出行。不出去的朋友“双节”也要减少聚集性活动,经常检查“防疫三件套”,佩戴口罩、社交距离、个人卫生。勤通风、少聚集、一米线、用公筷,这些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要一以贯之地坚持。学会保护自己和家人,就是对国家对社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