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察兵进行坐标定位
装甲步兵展开夜间战术演练
指挥员亲临一线指挥
轮式战车夜间驾驶训练
对各国将领而言,组织夜战都是严峻的课题,毕竟从心理上看,夜间是未知世界,让人充满幻觉,士兵往往带着心理障碍投入战斗,还要同各种现实情况作斗争。就算最熟练的指挥官和最精锐的部队,夜战协同也是充满危险的考验。然而,那些能够征服黑夜的部队却能主宰大部分战场。初冬时节,北部战区某合成旅整建制开入科尔沁草原深处,“我们要当真正的‘夜老虎’!”旅长刘佩峰如是说。
打一炮有“讲究”
该旅才组建三年多,可常态化夜训已成为自己的品牌。旅里装步九连进驻草原后,最爱选-20℃的子夜里行动,连长李松说:“夜间能见度低、目标难捕捉、车载火器射击精度低,但我们就喜欢啃这种硬骨头,否则总在四平八稳的昼间操课打靶,训练就会出现‘年年都上一年级’的情况。”事实上,他们在极端条件下的夜战训练,最大收获是积累起丰富的数据,像夜间目标获取与锁定、火力打击方式选择、火力打击效果评估等等都“有数据可依,有算法可考”,让打夜仗“眼黑心亮”。旅参谋长张小军坦言:“别看大家总是惊叹万炮齐发,可现在,全营每打一炮,背后可是有3类近20组数据作支撑。”
实际上,精准的作战数据让黑夜成了勇敢者的“伪装服”。实弹战术演练中,依托营指挥所的夜间观瞄系统,一个合成营的多种火器轮番上阵,把“看不着,看不清”的“敌人”炸得七零八落。而在营指挥所里,指挥员和作战参谋却全盘掌握己方兵力部署及装备战技性能参数,通过信息系统迅速制订好电子战斗文书,发送给各火力单元。什么时候打,打哪个位置……所有要素在电子文书中一目了然。据透露,年初,新型指挥车和信息系统列装后,该旅精准计算、精准指挥、精准操作等能力得到质的飞跃,夜战反应速度更是今非昔比,“我们基本实现精确指挥、精确侦测、精确定位为一体的夜间火力精准打击,很多过去要‘万炮齐发’才能消灭的目标,现在只需‘一剑封喉’。”旅合成一营营长刘洪志说。
强调“合成”与“联合”
旅副参谋长高松山强调,打造“夜老虎”,获得新装备很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人,“下半夜是人体生理极度疲劳期,训练风险大,以往夜训很少选择这一时间段,可近几天的冲突表明,这恰恰是攻击的‘绝佳时间窗口’”。为了提高真实的夜战能力,他们已无视这一“禁区”了。
旅重型机械化桥班班长、四级军士长陈荣亮心目的“夜战”,绝非简单地“看清道路”。“有一次,我们到陌生地域参演,奉命凌晨4点前完成河上架桥,我们是部队里顶呱呱的‘夜猫子’,微光甚至无光条件作业都没话说,可没料到的是,要架桥的地方,水流突然变急,导致架桥时间延长,险些耽误部队通过。”自那以后,陈荣亮和整个架桥分队都把夜战看成一个“系统”,除了关注光线,更要关注不同时间、不同地域的水文、气象等因素,以求适应实战。和陈荣亮一样,今天的中国军人是用“合成”与“联合”的思维来对待夜训夜战。在草原上,装甲分队在本级训练里还穿插与其他兵种分队和友邻部队联合的课目;夜间驾驶,装甲车驾驶和实弹射击有机“捆绑”……旅作训科长张进说,针对信息化夜战特点,他们已研究出极限突击、回旋射击等十余个实用战法,进一步提升夜战水平。
敌人不管你枪好不好
做好实战准备的军人,是不会因种种意外而“打退堂鼓”的。在自动步枪夜间射击考核中,装步八连上等兵小李在雨中屈身冲入射击位置,脚陷到泥潭里,一下子摔倒,枪身与地面碰撞,瞄准镜飞离枪身,小李连忙报告。按照惯例,会暂停考核,保障人员会来排除故障,但考核员却告知小李,自行排除故障,继续射击,时间记入考核成绩。这件事后来成了旅里“战斗力标准”大讨论的话题:“敌人不可能因你枪有故障就停止进攻。”“平时训练就该不避难险,怎么贴近实战,就怎么练。”
作训科长张进介绍,随着实战化训练深入,过去诸如靶子贴上荧光纸、靶前设置小灯泡、射击出发地线安装照明灯等错误做法被纠正,还把以往“重静态,轻动态”等做法,变成针对不同作战样式、不同作战阶段、不同作战地域条件,制订科学系统的夜间训练考核评定标准。在一次新型反坦克导弹夜间射击中,风雨突然“搅局”,但官兵们照常弯弓射箭、精准命中目标。 向勇 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