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江跃中)今天上午,普陀区举行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暨签约仪式,共有33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额201.64亿元。同时,全区有28个项目集中签约。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普陀区跑出了疫情之下经济转型发展的“加速度”。
本批开工的重点项目种类丰富、覆盖范围广,涉及产业功能类项目11项,基础设施类7项,民生改善类15项。既有为普陀当前“转型蝶变”提供重要支撑的中海真如境5、6、7号地块项目,闻泰科技北块项目,桃浦科创服务中心和睿创上海研究中心等产业功能类项目;又有为区域发展乃至为普陀更好地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重要载体的基础设施类建设项目,如南郑路和绿棠路道路新改建项目、曹杨路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等项目,以及桃浦智创城中央绿地、真华南路绿地和南陈加油站等项目;还有惠及百姓民生的绿地世纪城一贯制学校、小红帆幼儿园新建工程等学校项目,普陀区红十字老年护理院等医院项目,以及一批旨在提高普陀百姓生活品质的房屋修缮工程。
28个集中签约的项目,涵盖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总部型经济、流量型经济“五型经济”领域,涉及科技金融、生命健康、创意文化、智能制造、环保科技、在线经济、信息科技、研发服务等多个产业领域。其中,上海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管理中心与普陀区财政局及商业银行合作开展“批次贷”业务,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农业银行上海分行及上海银行作为首批签约银行共同签署合作协议,担保贷款额度合计9亿元。该项目旨在深化推动政策性担保贷款市区联动业务拓展和功能延伸,缓解普陀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此外,普陀区还向“五型经济”示范企业代表授牌,表彰了区内具有示范效应的特色企业。未来,普陀将加快做强做优“五型经济”,量身定制精准扶持政策,培育具有影响力的头部企业,打造各具特色的“五型经济”聚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