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郊区新事 辰山春日赏樱 冬去春来 崇明东滩越冬候鸟即将北上 “绿色猪肉”第一证落户松江
第11版:郊野大地 2021-03-26

冬去春来 崇明东滩越冬候鸟即将北上

生态修复区内成群的候鸟 采彤 摄

站在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以下简称“崇明东滩”)的河堤上远眺,一群群雁鸭和白头鹤正在滩涂上觅食。白头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球仅存12000只左右。随着春天的到来,它们也即将告别东滩,飞往北方繁殖。

迁徙途中的“加油站”

“越冬期快过了,保护区内只有部分越冬的雁鸭和白头鹤还在,估计1、2周内,大部分越冬水鸟会陆续离开保护区北上繁殖。4月初,过境的鸻鹬类水鸟将大批到达保护区。”东滩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科技信息科工作人员吴巍驻守东滩已有13年,他指着生态修复区内休憩的小天鹅向记者介绍,“随着东滩湿地生态修复项目完工,我们每年能监测到的鸟类数量越来越多。就小天鹅来说,2013年以前,每年来这里的小天鹅不到10只,2017年以后每年都有几百只,冬天最高监测纪录是623只。还有不少珍稀濒危物种的回归,都让我们十分惊喜。”

保护区总面积241.55平方公里,每年有近300种、百万只次的候鸟在这里栖息或过境。“崇明东滩是候鸟迁徙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处‘加油站’。”东滩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我国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候鸟,每年都会来崇明获取食物,恢复体力后再次启程。比如大滨鹬,春天迁徙离开澳大利亚的时候,体重250克左右,在5000公里的飞行过程中,体重会减少一半。到达崇明东滩的时候,体重只有100克左右,迫切需要东滩这样一处栖息地进行休息和补充能量。

外来植物引生态危机

然而,这个鸟类栖息的“圣地”,也曾经遭遇过一场巨大的生态危机。几年之中,这儿的鸟类数量急剧减少。鸟儿为什么不再来东滩了?经研究发现,危机来自一种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为保滩促淤引入的互花米草不断生长蔓延,令本土植物海三棱藨草失去了生长空间。而海三棱藨草原本是雁鸭类的食物来源,也是鸻鹬类的栖息地。

为治理互花米草,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绿化局、崇明区政府等相关委办局及单位通力合作,2013年9月,总投资11.6亿元的东滩生态修复项目正式启动。在24.2平方公里实施面积里,保护区工作人员从互花米草生态控制、鸟类栖息地优化和科研监测基础设施等三大部分入手,从围堤、河道水系建设,互花米草清除,再到土著物种修复、岛屿营建,逐步修复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经过五年多的努力,项目建成27公里围堤,44公里随塘河,4座涵闸和1座水闸,清除互花米草25367亩,种植海三棱藨草2000亩、海水稻427亩,营造具有栖息地效应的生境岛屿56个,修复营造河漫滩优质生境近45万平方米。

截至项目完工,互花米草控制率达95%以上,修复区内主要土著植物的生长面积达到1.4万亩,鱼类种类恢复至21种,大型底栖动物恢复至25种,生态修复区内外鸟类种群数量均明显增加。2016年保护区记录到水鸟75种93867只次,2020年保护区记录到水鸟82种194484只次。如今小天鹅、黑脸琵鹭、东方白鹳、白头鹤等23种国家珍稀保护鸟类回归东滩越冬栖息。崇明东滩生态修复项目,获得生态中国湿地保护示范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第十届中华环境优秀奖。

本报记者 李一能 通讯员 郭杨如熠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