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肿瘤免疫治疗联合方案为肺癌患者提供新选择
近年来,以PD-1/PD-L1抑制剂为代表的肿瘤免疫治疗,因独特的作用机制而受到广泛关注,成为继化疗、放疗、靶向治疗之后炙手可热的研究领域。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韩宝惠教授表示,在所有肺癌分型中有80%-85%属于非小细胞肺癌,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有约60%为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已经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重要的治疗策略之一,从二线治疗到一线治疗,从单药治疗到联合治疗,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循证医学证据,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一项PD-1抑制剂的新适应证,PD-1抑制剂信迪利单抗注射液联合培美曲塞和铂类化疗,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阴性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阴性的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新适应症的获批基于一项随机、双盲、III期对照临床研究(ORIENT-11)。研究证实了肿瘤免疫治疗联合方案用于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联合方案的获批上市将为晚期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提供一种优于现有化疗疗法的选择。袁缨
2 创新药助力前列腺癌患者多重获益
世界范围内,前列腺癌是男性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也是男性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五大常见原因。针对不同阶段的前列腺癌,治疗的目标和方法差别较大。
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新一代雄激素受体抑制剂用于治疗有高危转移风险的非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成年患者,全球首个发射α粒子的靶向药物用于治疗伴症状性骨转移且无已知内脏转移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
与其他癌症不同,前列腺癌可以数年局限于前列腺区域呈静息状态,而一旦发生转移,最常见的累及部位是骨骼。约90%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有骨转移的放射学证据,且骨转移可能导致骨骼疾病的发生频率增加,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骨转移对患者至关重要。
骨转移核素治疗ALSYMPCA研究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全球首个发射α粒子的靶向药物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延迟首次症状性骨骼事件的发生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安慰剂相似并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骨转移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带来三重获益。
大约1/3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在单独使用雄激素去势治疗不到两年内发生转移,一旦进入转移期后,每年全因死亡风险由16%激增至56%。转移后的患者通常没有症状,维持生活质量的需求较高。因此,治疗的首要目标是延缓疾病进展,并尽量减少因治疗带来的对生活的影响。
ARAMIS研究及其最终分析数据显示,新一代口服雄激素受体抑制剂联合雄激素去势治疗显著延长无转移生存期长达40.4个月,与单独使用去势治疗相比不止翻倍;总生存显著改善,死亡风险降低31%;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停药率与安慰剂相当,安全性良好。 乔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