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4日 星期二
美国缘何在阿富汗“吃瘪”?
第23版:新民环球/聚焦 2021-04-22
廿年努力失败 灰头土脸撤军

美国缘何在阿富汗“吃瘪”?

战争给阿富汗人民带来痛苦

拜登在安葬阵亡士兵的阿灵顿国家公墓

阿富汗儿童和战火中损毁的房屋

驻阿美军投入战斗

文艾舟

“阿富汗所面临的挑战没有军事解决方案。”当美国国务卿布林肯14日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说出这句话时,与承认战败没有什么本质区别。这不仅因为美国在此付出的难以衡量的时间、金钱与生命,还因为历届美国总统在镜头前总是不断地告诉民众“虽然可能漫长,但我们会赢”。

拜登作出了从阿富汗撤军的决定,虽然他用“是时候结束这场永无止境的战争”等辞藻来粉饰,但世界都很清楚,“灰头土脸”显然更适合用来描述美国大兵的撤离。

作为过去20年来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相比塔利班装备简陋的游击队堪称武装到牙齿的美国,是怎么会在阿富汗“吃瘪”的呢?

战争目标一变再变

2001年“9·11”恐袭后不到一个月,时任美国总统布什就向阿富汗塔利班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交出拉登等“基地”组织高层成员。在塔利班拒绝后,美军10月7日展开首轮空袭,塔利班随即抨击美国的入侵是向伊斯兰世界宣战。

虽然拉登当时宣称美国必将在阿富汗战败,但沉浸在复仇情绪中的美国大众并没有把他的警告当回事。布什在开战后的讲话中向美国人民保证,白宫从越南战争中汲取了惨痛的教训,决不会在遥远的土地上再陷入一场目标模糊的战争。他信心百倍地承诺:“可能明天就会胜利,可能一个月后就会实现,也可能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但我们会胜利的。”

布什对时间的预估基于对战争目标的判断,即消灭“基地”组织,并确保该组织不会利用阿富汗作为基地,对美国发动另一次恐袭。不到半年时间,这个目标就实现了。喀布尔迅速被美国盟友“北方联盟”拿下,“基地”组织领导人要么被击毙,要么被捕,要么逃离阿富汗。

然而,布什没有宣布战争结束,而是扩大了任务范围。2002年4月,他宣布了新的政治军事目标,许下了听起来悦耳的诺言,声称美国将帮助阿富汗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国家,让它拥有稳定的民主、强大的政府、更好的医疗,并让所有性别的孩子都能上学。

于是,美国开始了在阿富汗的社会实验,而这也成为阿富汗更加漫长的苦难的开端。2006年,塔利班已稳步恢复力量,并开展广泛的游击战,阿富汗总体形势不断恶化,美军及其盟军也陷入苦战。如今人们或许会惊讶的是,早在当年8月,时任美国驻阿富汗大使诺伊曼就在外交电文中警告华盛顿:“我们在阿富汗不会获胜。”

但这一警告并没能让华盛顿冷静下来。2008年,驻阿美军正式请求五角大楼派兵增援,因为他们在与塔利班的战事中节节败北。虽然塔利班很难在某一场具体战斗中击败美军,但他们实际控制的土地越来越多,兵力也恢复至万人以上。

2009年,当时风头无两的奥巴马入主白宫,虽然美军官员承认他们正面对日益强大的反抗力量,但奥巴马在意气风发中誓言将在阿富汗取胜。他宣布了一项扩张性战略,向阿富汗大举增兵3万人,使驻阿美军达到10万人,并花费数百亿美元扶持阿富汗政府。

奥巴马把逆转阿富汗局势的希望寄托在35.2万人的阿富汗安全部队身上,希望这些人帮助美军击溃塔利班,并帮助阿富汗政府稳固对全国的统治,从而让美军体面和漂亮地撤出。在奥巴马任期的大部分时间里,白宫不断强调对这种方法的信心,相信阿富汗安全部队将在美国的帮助下赢得战争。

然而,到2017年特朗普入主白宫时,塔利班武装变得更加强大,兵力增长至6万人左右,并占据战略上的主动。而疲于防守的美军和阿富汗安全部队伤亡众多,士气低迷,以至于阿富汗政府不得不对伤亡数字保密。

其实,奥巴马政府官员在私下从一开始就对胜利抱有怀疑。在2009年国会听证会上,时任国务卿希拉里承认,结束战争的唯一可行方法是让阿富汗交战各方达成政治解决方案。

“我不认为这是输赢的问题。”她说,“问题在于如何衡量我们在阿富汗寻求的成功。”显然,美国对武力的痴迷,让它情愿以10万大军做赌注。

水土不服终被拖垮

但美国又赌输了。奥巴马执政后期,驻阿美军开启了撤军进程,奥巴马本想在2014年前完成撤军,但这一任务被丢给了特朗普,继而又丢给了拜登。于是,被美国一直视为死对头的塔利班,最终被特朗普请到了谈判桌上。

其实,塔利班在正面作战中很难从美军手里讨到便宜,但面对阿富汗广袤的山地与分散的乡村部落,美军同样一筹莫展。从军事角度而言,与其说美军是被塔利班击败,不如说是被塔利班拖垮。

20年来,先后共有约80万美军参与到这场远离美国本土的战争中,付出2400人死亡20000人受伤的代价,此外还有约4000名美国“民间承包商”被杀。伤亡数字虽相对有限,但在经济上,美国先后为军费和阿富汗重建等支出约5万亿美元,而抹平战争后遗症还要约8万亿美元。用美媒的话说,这些巨资可以偿还目前每个美国人的所有债务,从房贷、车贷、信用卡到学生贷款。

美国智库在分析时经常抱怨阿富汗政府,认为后者的腐败无能导致美国的钱没有让阿富汗重振军力,也没有花到阿富汗普通百姓心里。他们常举例说,原先开车从喀布尔到塔利班盘踞的坎大哈大约需要2天时间,而美国花费数百万美元修建的柏油路让行程缩短到5个小时。但美国人忽略的是,如果一名阿富汗人想要重建或修理被美国无人机炸毁的房屋,却基本拿不到任何补偿。

20年来,阿富汗安全部队阵亡超过6万,平民死亡人数更接近12万。如此剧烈的伤痛,即便是最亲美的阿富汗人,对美国的感受也十分复杂。遑论绝大多数生活在乡野田间,且亲友邻里很可能曾命丧美军之手的阿富汗大众。

美国构想了一个重建后现代化的阿富汗,但阿富汗从未真正成为一个民主国家。在这个命途多舛的国家,被很多人尊为“国父”的沙阿也不过是把包括部分巴基斯坦领土在内的土地上的城市归于治下,远未形成一个具备统一国家和民族认同的共同体意识。在这样一个部落繁多、教派多样、以血缘和宗教构成社会主要联系的国家推行美式民主,水土不服从一开始就已注定。

“我的投票站里每个人都在作弊。只有10%的人投票,但他们登记的投票率是100%。”一名阿富汗政府官员曾对西方媒体直言,“一名男子带了5本选票,每本100张,在选举结束后把它们塞进箱子里。”

此外,美国虽意识到无力应对阿富汗局势的恶化,却又排斥周边国家的协助。特朗普极为反感多边合作,对中国和伊朗等阿富汗重要邻国频频敌视和施压。2019年,就因为联合国安理会延长对阿富汗援助任务授权的决议提到了“一带一路”倡议,美国外交官竟威胁否决。特朗普对伊朗的极限施压,也让对增加阿富汗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伊朗恰巴哈尔港难有作为。

如今拜登政府决定从阿富汗撤军,抛开一副被战火摧残后的烂摊子不谈,连当初美国想确保阿富汗不再沦为反美恐怖主义温床的最基本目标都难以保证,可谓难看至极。

美军前中央司令部司令、退役中将沃特尔拿伊拉克举例称,2011年奥巴马决定将美军撤出伊拉克,2014年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就攻陷重镇摩苏尔,继而坐大。不少美军军官甚至表态,即使是只保护美国驻阿大使馆,在未来也可能是一个艰巨挑战。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