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金旻矣)2头小麋鹿,已从上海动物园搬迁至上海最北面的崇明新村乡。记者昨天从上海市林业总站获悉,这两头雌性麋鹿,已和去年年底先行来此的1公1母2头麋鹿会和,成为本市麋鹿极小种群恢复与野放尝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村乡21万余平方米的土地上,将建立起一个麋鹿栖息地。栖息地位于新村乡副业场范围内,现状为农田和林地,将被划分成麋鹿栖息区、麋田(轮牧)区、隔离区、水源涵养区和科普宣教区。栖息地兼具麋鹿繁育、生态景观和科普宣教功能(宣教活动需提前预约),不仅为麋鹿种群提供日常饮食、活动、玩耍、繁衍以及接受免疫、检查和治疗的场所,还可供市民了解湿地、生态、麋鹿的科普知识,观察麋鹿的生活状态、了解其习性。
今后,这里将兼具生态景观、科研科普等多种功能,且与新村乡的稻米文化相融合,希望打造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中生物多样性恢复的“新村样本”。
延伸阅读>>>
Q1:上海为什么要开展麋鹿种群的恢复与野放研究呢?
根据史料和化石考察结果,野生麋鹿多集中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上海也是野生麋鹿最后的绝灭地区之一。同时,江苏、湖北等地的放养实践也表明,麋鹿适应性强,可在不同气候、环境条件下生存。因此,在上海地区建立麋鹿的自然或半自然种群不仅意义深远,而且完全可行。
Q2:为什么麋鹿这么珍贵?
麋鹿,又名“四不像”,隶属于偶蹄目鹿科麋鹿属,该属仅有麋鹿一种,在生物学上具有特殊的意义。麋鹿曾有5个种群,即双叉种、蓝田种、晋南种、台湾种和达氏种。前4个种群已经灭绝,现存的仅剩达氏种。
Q3:上海重引入麋鹿有可行性,但为何选址崇明新村乡呢?
新村乡正全面建设“稻米文化小镇”。文献资料显示,麋鹿与原始稻作农业的关系十分密切,原始稻田是利用麋鹿践踏过的沼泽地来播种。麋鹿的“麋”字是“鹿”下加“米”字。麋鹿种群重引入崇明新村乡,将使麋鹿文化和稻米文化形成更强有力的联系,同时,也为新村乡全面建设“稻米文化小镇”注入新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