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绘蓝图只为让淀山湖更美 确保零感染  温室种蔬菜 广告
第7版:上海新闻/广告 2021-05-17
上海医生讲述在南极的540天

确保零感染 温室种蔬菜

走下“雪龙2”号舷梯,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生胡淼和阔别近一年半的未婚妻紧紧相拥。圆满完成了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越冬医疗保健使命,他终于回到了祖国和亲人的怀抱。整整540天,在中国南极科考史上是驻长城站时间最长的一次,并且首次展开应对重大疫情的防控工作。

建立疫情防控模式

2019年12月6日,胡淼随同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从上海飞往中国南极长城站,一路经过3次转机,飞行30多个小时后,才抵达目的地。他一方面负责南极考察队日常医疗保障任务;另一方面,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暴发后,他还要做好应对工作,以医生的身份参与组织严格“封闭”考察站站区、监控队员身体状况、做好传染病健康宣教以及心理疏导等防控措施。

位于南极菲尔德斯半岛的长城站,是从南美洲大陆进入南极大陆的通道,有8个国家在这里设立了考察站。这儿是南极国际交流最活跃的地区,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在此“打卡”。因此,长城站的疫情防控工作压力极大。

东方医院有两支“特种部队”——整建制的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和国家极地考察医疗保障研究中心。疫情暴发后,前者受命第一时间奔赴武汉开展救治工作;而后者不断吸取来自方舱医院的抗疫经验,为胡淼在南极展开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经验和帮助。传染病不是胡淼的专业,但在后方支持下,他逐渐展现出色的传染病防控技能:疫情期间,他要求每位队员每日测体温,并根据流行病学原理对健康监测数据分析;他在南极完成的论文《中国南极长城站新冠肺炎防控的模式探索》,首次为南极考察站的传染病防控提供工作模式。在国际疫情暴发的大环境下,中国南极考察站一直保持“零”感染的纪录。在南极工作期间,胡淼共展开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观察130余人次。“直至2021年3月向37次考察队交接工作完毕,长城站未发生一起新冠肺炎病例和疑似病例,圆满完成长城站新冠肺炎防控工作。”胡淼说。

种出更多新鲜蔬果

考察站几年前建立了室内种植基地,让队员们在南极吃上新鲜果蔬不再成为“奢望”。在南极大陆上负责蔬菜温室的种植,是极地医生一贯以来的“传统”。

南极温室果蔬不是土壤种植,而是通过电脑程序调配营养液、光照和温度来达到目的,这位医学博士从营养学角度对南极种菜技术开展了多角度研究。他通过通风、湿度、温度、人工光源等调节使各种蔬菜产量增高。一年多共收获叶菜323公斤,果菜117公斤,满足了队员摄入新鲜果蔬的营养需要。工作期间,未发现队员群体性出现口腔溃疡、脚气病、伤口流血不止等维生素缺乏症状。“人工种植技术可以使人类在南极长期健康地生活。”胡淼自豪地说。 本报记者 郜阳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