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1日 星期五
网文人生
第7版:特稿 2021-05-27

网文人生

图IC

本报记者 易蓉

一场事故醒来,身边多了7个姐姐。有集团公司总裁、顶级外科医生、珠宝世家继承人、化学教授博导、超级大明星、黑道女王,还有武林宗主,她们都是男主角失散多年的儿时玩伴,还都是“弟控”。仿佛“七仙女下凡”,草根男主角从此有了女神“加持”,走上幸运的逆袭之路。这是疯读小说平台男频(男性频道)近期排名第二的小说《我的七个女神姐姐》,连载已经快要一年,字数已达170万字,吸引了947万人次阅读。

中午12时,最新的3个章节上架。电脑屏下角的聊天群跳动起来,“又更新了!”粉丝们在群里奔走相告。扒上几口饭就继续回到键盘上敲个不停——码字,一天10小时,每日更新至少1.5万字,年中无休,这是网络小说作者弄潮的生活。

最近半年多,他月入20万元,秒还了房贷,貌似步入了“财务自由”。

一 逆袭

从“油条哥”到热门写手

读者们并不知道,直到疫情前,这位作者每天都要起个大早到家附近的小区摆摊,炸油条、打豆浆,靠一个简单的早餐小推车承载着小家庭的生存。

弄潮是80后,学业在高中就画上了休止符。和许多小镇青年一样,工地小时工、工厂流水工,异乡打工似乎是唯一归宿。“我也去过大厂上班,就是流水线上的小工嘛,就在仓库和车间搬东西、盘点货物。一个月白班,一个月夜班。”弄潮的身体不算好,熬了几轮夜班就觉得吃不消,那份知名大厂的工作没有维持多久。

出生于并不富裕的家庭,和父母挤在小城里的廉租房,零零散散打工收入很不稳定,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让他不顾柴米油盐。所以,弄潮听父母安排去学炸油条,“一技傍身”。

刚开始总被烫着,手上的油泡此消彼长,几乎没有好的时候。到现在,那种被油烫伤的剧烈痛感依然刻骨铭心的。本以为出师之后就能勤劳致富,现实却很残酷。“那时候也没经验,不会找地段,没什么生意不说,天天还被城管撵。”架着油锅装着面的车很重,追的人可是开着皮卡来的。一根油条卖2元钱,一份豆浆也是一样,生意好的时候也只能挣个一两百元。要是遇到早餐车被没收,那个月可能连社保都交不了。

身体的疲惫还是其次的,不知道人生路在何方,迷茫,颓废,何其沉重。20多岁的弄潮开始看网络小说来打发时间,也只有在看小说的时候,他心底里那些焦虑和苦楚才能暂时放下。

小说看得多了,也想写一写。看到好句子就摘抄下来,自己的“脑洞”也涂涂画画记录着,厚厚一本笔记本很快就密密麻麻。可真到动笔,人物如何塑造,冲突如何设置,故事情节如何推进,才知道看小说容易,写小说哪有那么简单。最初的作品几乎无人问津,家里人更是觉得他不务正业。

直到弄潮遇到了编辑双城。双城很细心也很耐心,内容、节奏甚至连语意都会一一指正。改了一遍又一遍,作品在付费订阅平台终于开始有人买单。第一笔大稿酬有2000元,那时候他还在老家,迫不及待拿着银行卡取了钱,立马给自己买了个智能手机。“1300多(元)吧。想要很久了,终于可以在手机上看小说了。”弄潮记得真切。

但那时候,周围没有人相信写小说能把日子过好了。他结了婚,有了孩子,和妻子在攀枝花买了房,转眼已经30多岁。一个月背着2000多元的贷款,压力很大,小说完结也不写了,油条还得接着卖,每天4点起床,天寒地冻也得出摊。“没办法,不卖就没钱,在这个社会,没钱腰杆就挺不直。”

可是,就连弄潮自己都未曾想到过,有一天他能收到6位数的稿费,能获得家人的支持,成为一位全职作者。

二 孵化

是编辑还是项目经理?

就在弄潮停笔,一心一意养家糊口还房贷的这几年,网络小说的世界悄然发生了变化——网络小说平台兴盛十余年的付费阅读模式被打破了,越来越多免费平台崛起,看小说的人爆炸式增加。

大学新闻专业毕业就进入网络小说平台公司工作的双城,也在这波行业更迭的浪潮中换了东家,来到了触宝科技旗下的免费阅读平台疯读小说。

疯读的编辑部和双城以往工作过的地方很不一样。七宝宝龙城的一栋办公楼,触宝科技占了好几个楼层,疯读的编辑部只在其中一层的一隅,被程序员包围了。这家3年前在纽交所挂牌上市的上海科技公司是以工具起家的,这两年一直在探索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拓展业务,这次瞄准了在线阅读的风口。

在电脑上不停地切换着软件窗口,这里的编辑除了要与作者、与文字打交道,还要花很大一部分精力看“报表”。“疯读平台上的优秀作品是由编辑和作者共同打造的,每本书都是不同个体,或许用产品这个词更合适。”双城解释说,平台、编辑、作者、读者形成网络小说生态环,编辑的角色是纽带,也相当于产品经理。

双城是90后,是伴随着网络小说成长的一代,他看过小说、写过小说,现在也正参与着网络小说的生产。他觉得免费阅读的模式拆掉了网络小说的门槛,扩大了网文圈的规模,大量读者和作者涌入这片蓝海,内容作品也越来越多,读者无从选择,作者之间的竞争也更激烈了。“这时候编辑应该成为作者的方向灯,结合数据和经验,将作者引向更精准的读者需求。”他说。

读者需求是什么呢?“是爽。”双城解释,圈子大了其实更多元、更细分,但归根结底是令读者产生情绪同理。比如网文类型会细分为历史、都市、仙侠、科幻、历史等,男频、女频的偏好也有不同。但无论什么题材都会产生相似的故事线,男性读者喜欢的权力、金钱和女性读者更喜欢的情感,最终主角都是在这些领域完成成长。“特别是用户下沉之后,三四线城市的读者增加了,或许是自己的生活难以实现成功,他们更喜欢在小说里看到小人物的逆袭,以此来释放自己的压力。”

如何创造让读者“爽到”的故事?疯读平台上男性读者占六成,双城敏锐地看到了机会——“姐姐文”。“其实这也不是什么新类型,应该算是‘都市修仙’和‘团宠文’的男频版相互结合成就了一个新风口。”双城找到了老搭档弄潮,让他试试这个题材的新文。

彼时,还在忙着油条生意的弄潮也从作者圈子里听到月入几十万元、单本上百万元的天价稿酬不断爆出,这些不可思议的消息,令他心动了。

不过重回网文圈的弄潮连台电脑都没有,他就在手机上码字,然后传给双城。成败未知,每天要花时间写作,油条摊的生意有点顾不上,老婆得自己揉十几斤面,这原本属于男人的体力活很累人,有些怨言。

除了双城,大家心里都没底。“姐姐文”上架前双城和弄潮详细商量框架、人设,头3章改了好几遍。新文上架果然没有失望,这本书很快就和同期推送的新文拉开了差距。接下来每天的更新,双城都会盯着读者数据,“次日留存”“三日留存”“短留”“长留”,这些指标是用户阅读情况的真实反映,也是情节走向的数据支持。

“这一章不接地气有点累赘。”数据一波动,双城马上细抠情节、文字,和弄潮讨论调整。不到一个月,这本书已经冲到平台第五,也获得了平台更“高阶”的推广,最好成绩到了第二名。

几百万的阅读量为弄潮带来了从未有过的高收入,这回他拿到第一笔6位数稿费,就去把房子贷款还了。所有家务老婆全包,新房子也拿出一间给他做书房。给自己买了台电脑,配上电脑桌和舒服的椅子,弄潮终于开始全职写作。

《我的七个女神姐姐》只是双城手头的一个产品。每天审稿、分析数据,他同时还管理着200个作者,正在连载的有100多个,疯读平台男频上的热门书几乎都出自他的签约作者。“自己签下来的,总得负责。”虽然忙得不可开交,但他也已经适应这项“产品经理”的工作,把作品和作者分成重点的、潜力的、新书的和暂定的,再通过读完率、阅读转化率、流失率等等来判断,好是好在哪里,弱又是弱在何处,应付裕如,心中有数。

三 流量

平台背后的数据生意经

当年弄潮那个1000多块的手机,是几百位读者付费订阅换来的。那时的规则是每千字5分钱,读者每花钱解锁一个章节,作者就能收到1毛钱。而现在,他的稿酬由广告主买单,阅读数据是平台换广告、做营销的筹码。

疯读的应用上,每翻5页就会出现一个广告,阅读最新章节需要观看广告解锁,但不需要为小说付费,尤其适用成本敏感的下沉用户市场。这也是同类免费平台的流量逻辑和生意经。

这两年,网文免费阅读正处于高速增长的快车道,特别是疫情“宅家”的特殊阶段更给行业按下加速键。互联网数据资讯平台Quest Mobile发布的《2020中国移动互联网年度大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免费网文应用行业用户规模达到1.44亿,比2019年同期增长了22%。

互联网巨头接踵进入,蓝海变成了红海,百度入股七猫小说,字节跳动推出番茄小说,阅文集团也推出免费平台飞读。疯读小说推出之后也势头强劲,很快进入千万级用户应用,挤进免费阅读应用的前三。

互联网公司的野心并不止于字符中的网文世界。免费阅读不仅开拓了更大的用户数量,更年轻的作者群体、更多元的读者群体和更容易“破圈”的互联网特性,为其他的衍生产品和营销方式带来机会。例如作者和读者之间更强的关联和互动,维持着粉丝黏性,“圈粉”更容易刺激消费和互动;而网文圈里的各种“梗”也开始“破圈”,成为营销爆点,甚至带来IP二次挖掘的收益。

激烈的流量争夺背后拼的是算法实力,谁能获得更精准的用户画像、更精准的分发推送、更聪明的营销策略,谁能获得数据、把数据用好,谁就是赢家。在疯读,数据清晰勾勒出画像——读者由61%男性和39%女性构成,30-50岁的占四成,其次是18-30岁占三成,50岁以上两成,18岁以下一成,40%来自二三线城市,35%来自四五线城市,25%来自一线城市;作者男性居多,占55%,20岁以上作者占八成;女性用户的喜好趋势是古典言情、现代言情、穿越重生和玄幻星际情感,男性读者则喜欢都市类,其次是脑洞、玄幻、历史和修仙。

四 真实

屏幕另一端的现实人生

弄潮的书里,男主角生活在一个二三线城市,之所以这样设定是为了让他后续能够向大城市拼搏留有空间;而即使受到女神姐姐们的宠爱的扶持,他也是一个会自己努力奋斗的青年,而且成长之后关键时刻还会反过来保护姐姐们。不甘、奋斗、保护欲、豪车、权利、金钱常常会引起大家的热烈反应。“有时候网络小说会让人觉得是一个特别的世界。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在这个世界里被需求,他们创造出的人物是有共鸣的,是鲜活的。”双城说。

不码字时,弄潮就刷刷手机,看看平台社群。疯读的读者能够在每一本他所喜爱的书里留下感想和评论,他们也会留下一些脑洞、地图、梗,供给作者。弄潮的粉丝群里大多是学生,有高中生也有大学生,有时也会有人把心里的烦恼说出来,弄潮就像大哥,耐心地和大家聊一会儿。

网文生态的变化已经切切实实影响到了许多人。“读者对作品的感受能够影响作者创作,这些反馈既能帮助作者获得更好的创作成绩和收入,也是激励写出更好内容的力量源泉。这一点在疯读已经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循环。”双城感慨地说,大量数据和算法辅助让普通腰部作者也写出了很好的作品,不仅是头部大神,一个平均水平的作者也能够赚到钱。

每天10个小时,脑海中还有许多场景源源不断涌来,弄潮想把它们都写下来。迎合用户喜好写作对他来说并不痛苦,毕竟能换来的高回报有很强的真实感,“而且从来不拖欠稿费,甚至还会提前发”。对编辑、对平台弄潮都是很感激的。

视线离开电脑屏,弄潮侧头看了眼院子角落里的史君子。这是老婆种的花,应该就快开花了。厨房已经传来饭菜香,一天的写作也差不多告一段落。平台上自己的作品界面又亮起了“催更”,有6000多个,是压力也是动力。

“我计划再写个十年吧!当然不会是这样的强度,现在还想再多挣点钱。”说起小目标,很久没有休息的弄潮想带老婆孩子去旅行。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