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尹
有少数的年轻人临时性地把“躺平”当成了一种生活态度,在我们这样一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国度,不可避免地受到父母辈的质疑、指责。
何为“躺平”?从字面上理解,即“瘫倒”在地,不再鸡血沸腾、渴求成功。一般来说,年轻人选择躺平,就是选择走向边缘,超脱于加班、升职、挣钱、买房的主流路径之外,用自己的方式消解外在环境对个体的压力。大体上说,与奋斗是个反意词。
那么,“躺平”是不是等同于对生活、事业、未来,全然没有追求?
那也未必。应该说,现代社会中,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压力越来越大,的确有很多方面都容易引起人的焦虑,适度适时地选择“躺平”,未必不是一种有效的减压方式。比如,母亲一定要焦虑地为孩子入学择校,想方设法择不成,爸爸拍板“躺平”——就近入学。再比如,有人“躺平”不买房、不买车,这好似是对“有房有车”的理想生活的挑战,但公共交通在上海如此发达,没车不大会影响到基本工作、生活,再说还有那么多租车的APP;条件不具备或感到购房吃力,就近租房住更有利于工作和休息;尤其是创业的年轻人,不选择背负巨额房贷其实并不是放弃,而是一种选择。
有句话说得不错:人的幸福和不幸,都源于现实与期望值的差距。有选择地放慢脚步,放低期望值,从人生智慧的角度,其实并非全然负面。凡事皆有度。一直“躺”,那就是放弃责任,对父母、对家庭,甚至对子女,不愿为他们筹谋未来。在任何时候、任何行业,积极的心态更利于发展。一味地充满无意义和无价值的失落感,是不可取的。尤其是年轻人,在该奋斗的阶段不奋斗,就会被同龄人落在后面。要知道,这个社会总有人在默默地奋斗。
相较于“未富先老”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促成的客观趋势,“未富先躺”这一现实问题带来的主观倾向,同样需要引起警惕。还是“童话大王”郑渊洁说得好,这人哪,“该躺平就躺平,该站直就站直,该攀登就攀登,就是不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