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芳华岁月,他们披荆斩棘洒热血 “悬崖之上”,把匕首插入敌人心脏 红馆新发现⑹
第T11/12版:光荣之城/筑基岁月之地下斗争 2021-06-17
龙华烈士陵园:壮士身亡志未穷

芳华岁月,他们披荆斩棘洒热血

俞秀松日记记录着革命者的青葱岁月

本报记者 杨欢 实习生 毛佩筠/文

实习生 毛佩筠/图

“三月三、上龙华、看桃花”是上海民众重要的习俗活动。每到芳菲四月,市民相约前往坐落于上海市西南部的龙华地区观桃花、敬香登塔逛庙会。这里有着传承中华文明的千年古寺,也印刻着血雨腥风的百年革命历史。

龙华烈士陵园的东北隅是革命烈士的纪念地,由原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旧址和龙华革命烈士就义地两部分组成。据史料记载和老同志回忆,一百年前这里先后关押了近万名革命志士,约有千人遇害,他们大多被秘密枪杀,至今无法确认遇害人数及其身份。

在幸存者黄理文的回忆里,1931年2月7日的夜晚,风雪弥漫、令人恐怖,他亲眼看着欧阳立安等同志被带出牢房。那日,狱外响起了罪恶的枪声,包括“左联五烈士”在内的“龙华二十四烈士”,于龙华警备司令部旁英勇就义。

1933年2月,鲁迅先生发表了著名的《为了忘却的记念》纪念文:“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面对“左联五烈士”的遇害,鲁迅沉痛地写下“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以悼念其牺牲的青年朋友。同年冬日,时任中共上海沪西区委书记的张恺帆被押入龙华狱中。为缅怀“龙华二十四烈士”,他在监狱墙壁刻下一首诗:“龙华千古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穷。墙外桃花墙里血,一般鲜艳一般红。”

在龙华烈士陵园内长眠的1700多位革命烈士中,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4人,中央委员9人,中央军委委员4人,省市(军)以上负责人30余人。罗亦农、彭湃、陈延年、赵世炎等烈士均就义于此,他们牺牲时大多是20至30多岁。

如今,在复刻的龙华监狱中,墙壁上的诗歌手写印记依旧显著,它时刻警醒着每一位参观者,是芳华岁月的龙华英烈们披荆斩棘、挥洒热血,才换来了如今的国泰民安。

已年届古稀的俞敏是革命先烈俞秀松的继子。退休后的十年里,俞敏致力于收集整理境内外俞秀松的历史资料,足迹遍及父亲生活工作过的各个地方。在烈士纪念馆的展柜中,陈列着一本他从俄罗斯带回的俞秀松日记,泛黄的纸面记录着革命者的青葱岁月。在俞敏看来,“先辈们的英雄事迹,我们有责任把它讲好,把他们的精神传承下去”。

“安葬着1700多位烈士英灵的墓区为面向东南的月牙形坡地,环抱着呈圆形的烈士纪念堂,昼夜燃烧的长明火相伴其中,寓意着日月同辉,革命精神永驻。”龙华陵园的工作人员金越平告诉记者,以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历程为题材的电视剧《觉醒年代》播出后,来龙华烈士陵园参观、祭奠的人数不断增多。

在陈独秀的长子陈延年及其他几位烈士的墓碑前,整齐地摆放着花束和卡片,像是孩子的稚嫩笔迹中饱含着深情,“你们是光,穿过百年时光,照耀着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我们也会追随着,成为照亮未来的光……”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