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7日 星期二
感叹巨变!15分钟来一拨参观者 时光荏苒,“顺风耳千里眼”升级换代 红馆新发现⑾
第T21/22版:光荣之城/勇立潮头 2021-06-17
上海电信博物馆:红色通信在石库门中起步

时光荏苒,“顺风耳千里眼”升级换代

秦鸿钧烈士用过的无线电收发报机复制品

本报记者 方 翔/文 本报记者 方 翔/图

上海,是红色通信的发祥地,党的无线电通信事业也是在石库门中起步。1928年10月,周恩来回到上海后,迅速组建和扩大无线电技术队伍。1929年秋,中共中央在延安西路420弄(福康里)9号建立第一座无线电台。为了迎接建党100周年,上海电信博物馆在馆中布置了“红色电信展区”,展现了当年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的“顺风耳、千里眼”。

坐落于黄浦区延安东路34号的上海电信博物馆,系1921年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在外滩建造的电报大厦(现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是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基地、学生社会实践基地,2019年入选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名录,2020年所在地大北电报局大楼获评国家第四批工业遗产。

电台设备的更新换代,助力党在秘密战线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随后,党第一个无线电培训班开设,第一部密码被编制。在上海电信博物馆内,有一部秦鸿钧烈士曾用过的无线电收发报机的复制品,原件收藏于中共一大纪念馆,属于国家一级文物。这台无线电收发报机是上海最具有史料价值的收发报机。

新中国成立之后,电信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上海电信博物馆中,有一个上世纪80年代上海弄堂口的公用传呼电话亭模拟场景,几乎每个游客都会驻足停留,勾起许多的过往回忆。

改革开放后,上海的公用电话得到巨大发展,上海电信博物馆藏品中,包括普通电话、投币电话、磁卡电话、IC卡公用电话。上世纪80年代,有机玻璃材质的电话亭开始在上海街头出现。2003年初,上海电信就在部分闹市街头设立信息公话亭,用户不仅可以打电话,而且可以查阅信息。今天,上海街头的许多公用电话亭变身5G微基站,助力实现上海市区5G信号“无缝”覆盖。

1983年,上海在南京东路七重天宾馆设无线寻呼中心,配置音响传呼机(无显示屏)100只供用户选购入网。同年免费提供给在上海举办的第五届全国运动会试用,有用户30余户,服务半径25公里。在上海电信博物馆中,就有上海最早使用的无线寻呼机。

手机取代BP机,也代表了电信从见字如面进入到了万物互联时代。在中国,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仅用了10年的时间,就发展了近2.8亿用户,并超过固定电话用户数,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动经营网络,而到了第四代移动通信以WLAN技术为发展重点,能够实现图片、视频高清高速传输,为消费者带来更佳的通信体验。上海电信博物馆中的相关展品也浓缩了这段历史。

5G新基建力度的不断加大也意味着普通用户终于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5G的速度。未来5G的蓬勃发展,更将诞生许多新的应用场景,赋能经济发展与美好生活,这也会让电信博物馆的展品种类更加丰富。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