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6日 星期六
三地民警联手  寻获出走女子 女性及高学历人员涉毒现象凸显 这个小区有位“邻家姆妈” 大学生涉毒犯法  老父亲泣血陈情
第11版:社会新闻 2021-06-24
静安区检察院发布《新型毒品犯罪典型案例白皮书(2018-2020)》

女性及高学历人员涉毒现象凸显

本报讯(记者 郭剑烽)女性、高学历涉新型毒品犯罪现象凸显,30岁以下的犯罪嫌疑人不少有海外求学、生活经历,喜好酒吧、夜店等场所的娱乐活动,还有一些是从事主播、模特等娱乐性质较强工作的年轻人。这是记者从昨天静安区检察院举行的《新型毒品犯罪典型案例白皮书(2018-2020)》(下文简称《白皮书》)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白皮书》显示,2018至2020年,静安区检察院受理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毒品犯罪案件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涉新型毒品犯罪案件32件36人,在涉毒品犯罪案件中的占比总体有所增长;从审查起诉情况来看,新型毒品犯罪案件中,涉走私、贩卖、运输毒品犯罪占90.6%。

在禁毒实务工作中,常把毒品分为三代。第一代是以吗啡、海洛因、可卡因等植物提取而得的传统毒品;第二代是以冰毒、摇头丸、K粉等化学合成毒品为主;第三代毒品即“新精神活性物质”。《白皮书》中的新型毒品主要指与冰毒等传统合成毒品相区别的新型合成毒品和第三代毒品,如蓝精灵、犀牛液等。

新型毒品犯罪案件呈现以下特点——涉及种类较多,以零包贩毒为主;总体呈年轻化趋势,女性、高学历涉新型毒品犯罪现象凸显;从境外贩运新型毒品问题显现,存在利用管理漏洞贩卖毒品现象;毒品交易形式日趋隐蔽,涉网络、寄递和跨地域贩运成为主流。

案件办理中,检察官还注意到,新型毒品犯罪中30岁以下的犯罪嫌疑人不少有海外求学、生活经历,喜好酒吧、夜店等场所娱乐活动,还有一些是从事主播、模特等娱乐性质较强工作的年轻人,为追求刺激和认同感或被周边环境影响,接触蓝精灵、K粉、大麻烟油等毒品,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针对新型毒品犯罪,静安区检察院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的同时,结合新型毒品犯罪的特点、办案情况,探索新型毒品犯罪类型化审查,梳理不同阶段办案重点、难点,明确侦查取证方向,形成办案经验并予以推广;探索引入技术调查官参与检察办案活动,解答新型毒品犯罪案件中专门性、技术性问题等,强化新型毒品犯罪专业化办理;积极延伸检察职能,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检察建议,推动新型毒品综合治理;不断拓宽宣传渠道,印制专门的打击防范新型毒品犯罪的宣传手册,向辖区内的快递公司、学校等进行发放和宣传,提升不同群体防范新型毒品的意识。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