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一起奔赴“有意义的旅行” 上海档案馆新馆 上海老先生数十年传播古诗吟诵 红色景点成打卡地
第21版:新民海外/多彩中国 2021-07-05

上海老先生数十年传播古诗吟诵

彭世强和学生合作吟诵《少年中国说》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教室里,这慷慨激昂的吟唱声,来自年近八旬的语文特级教师彭世强。他领唱,台下跟吟;他领诵,台下合诵。在场师生在经典诗篇中感受历史风云的激荡。

彭世强教了40年的书,还在退休后不断回到讲台,用古诗文吟诵让“Z世代”的学子们感受到祖国文字的感染力、民族文化的魅力。台下的师生惊叹,原来语文课还可以这样上!

沪语吟诵

在老上海的大沽路,马立斯菜场的一头,就是彭世强幼时居住的老宅。白天可闻小贩叫卖,傍晚更有街头艺人的南腔北调声声入耳。这为年少的彭世强种下了吟诵的种子。

“文革”后期,他在任教的上师大附中广播室接受了吟诵的启蒙。国学大师唐文治弟子、毕业于无锡国学专修学校的萧善芗老师的两首《诗经》,让彭世强知道了什么是吟唱。

彭世强不仅将吟诵引入教学,而且在徐汇区名师工作室培养出15位弟子,又组建了海燕吟诵社,带着数十名年轻教师,走上了吟诵的推广之路。

2009年冬,在北京首届中华吟诵周,彭世强首次听到沪语吟诵。同是唐文治弟子、上海交大出版社编审陈以鸿先生,一口沪语吟唱,令彭世强惊叹。

上师大附中退休校长潘光博偶然间对彭世强谈起:“我也会吟诵!”彭世强立马掏出录音笔录了下来。潘光博用宝山罗店方言吟诵了《枫桥夜泊》,又一口气吟唱了6首古诗。这让彭世强进一步领略到古诗词吟诵的魅力。

海派之途

在嘉定一中,彭世强用罗店沪语吟唱了《枫桥夜泊》,全场掌声雷动。在北京第二届中华吟诵周期间,他应邀参加吟诵展示,分别用已故复旦大学教授刘季高的普通话调和潘光博的沪语调吟唱了《枫桥夜泊》,观众中不乏北方人,在静静聆听后,报以热烈掌声。

至今,彭世强学习并修复了沪语吟诵《回乡偶书》,还原创了一些沪语吟唱调,包括杜牧的《清明》、林逋的《长相思》等。

彭世强总说,自己退而不休的重要原因,是他还追求着语文教学的新生,特别想让古诗文教学走出一条知识传授和有声阅读双管齐下的新路子。

彭世强深入研究后,得知传统吟诵多以方言呈现,其中以粤语、闽语吟诵最为典型。他学各地方言的吟诵,走上海派吟诵之路。

十几年前,彭世强在网上结识了镇江七旬老人陈克刚,专程去拜访。老人家中堆满了光盘和磁带,电脑里存着各种电子版的国学专著。彭世强多次聆听录音,用简谱记录。

一次在嘉定南翔演出候场时,配音艺术家曹雷用青岛方言、镇江方言诵读了两首古诗,又用金华方言吟唱了辛弃疾的《清平乐》。这成了彭世强传播吟诵时的模仿曲目之一。

吟哦之乐

1992年到1995年,彭世强被派往澳门著名的爱国学校——濠江中学援教,后又多次回澳传播吟诵。

彭世强原创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吟唱,则诞生于美国圣地亚哥。彭世强先后多次给华人朋友作讲座,辅导朗诵、吟唱,并同台演出,引起强烈共鸣。

在彭世强耕耘了几十年的上海,也有人常惦记着他。上师大附中校庆,一名过去的学生当着众人面,吟唱起来:“坎坎伐檀兮……”一位中学校长,听了彭世强的课后说:“要是古诗词教学,都能这样吟诵出来多好啊!”

今年5月28日,在彭世强策划和辅导下,上师大嘉善实验学校的公开课“沸腾吧,民族的血液——献给建党百年经典诗文鉴赏语文课”圆满完成。

彭世强说:“这是我用吟诵的方法,激活了经典诗文音韵要素的结果。”

何柞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