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缅怀披荆斩棘的先烈 “社区通”点点通 听心声解难题 在孩子心里留下“亮亮的东西”
第6版:要闻 2021-07-05
20多年来,崔志颖的空闲时光几乎都花在儿童剧创作上

在孩子心里留下“亮亮的东西”

崔志颖在2021上海国际儿童戏剧展演担任国际儿童戏剧论坛主持人

刚刚过去的“七一”,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编剧崔志颖时隔5年,第二次被评为“中国福利会优秀共产党员”。她去文化广场看完红色舞台剧《浪潮》,感动的余韵还未散尽,便又开始盘算:“刚刚那个舞台的调度,好像也可以试试在孩子们的剧里用。”20多年来,崔志颖的空闲时光几乎都花在了剧本创作上,连出门观演也被当作观摩学习。这样的创作态度,让她写下《爱吃糖果的大老虎》《爱玩游戏的小白狗》《你好!我是你姐姐》《东方小故事》等一连串优秀获奖儿童剧。

创作的笔不愿停下

毕业于上海大学文学系的崔志颖,刚进剧院时是一名“坐办公室的”行政人员,但工作之余,她总爱泡在剧院里翻看史料和文献,尤其是一些经典剧本,她读得手不释卷。她还爱看院里演出的儿童剧,看得越多就越爱,所以当院长蔡金萍筹备创作以交通安全科普为主题的儿童剧《平平安安》,问崔志颖要不要试试时,她二话不说便提起了笔。

令人意外的是,20多年过去,崔志颖的编剧工作至今仍是“业余的”。她在剧院的正式职务是办公室主任,朝九晚五坐班,工作琐碎又繁忙,只有晚上和周末的休息时间才是她窝在家里写剧本的“黄金时间”,但她说:“我就像一把刀,太久不用会钝的,不能停止写作。”对崔志颖来说,“创作剧本的快乐,是无可比拟的”。她还油然而生一种使命感:“写儿童剧和做老师有点像,都是在给下一代传递观点。但儿童剧更生动有趣,更吸引我,也更吸引孩子。”

蹲下来和孩子对话

一次次走近孩子,蹲下来和他们平等沟通,让崔志颖更加感受到孩子们的可爱,因而醉心于儿童剧创作。有一次帮孩子排戏时,崔志颖了解到一个小插曲。一位小演员在家被父母要求演一段看看时,竟煞有介事地说:“演戏是很认真的事,其他演员都不在,我一个人怎么能随便乱演!”她为他们自成一派的可爱逻辑感到惊讶,又为他们对待艺术的严谨态度感到惊喜:“用心去看他们在做什么,听他们是怎么说话的,才能知道怎么写他们的戏。”

《你好!我是你姐姐》是崔志颖创作于2018年、首演于2019年的一部探讨二胎政策的儿童剧。最初,崔志颖也有些怀疑:“孩子能听懂什么是二胎吗?”让她下定决心的,是一次在学校采风的经历。当时下课铃响,孩子们一拥而出跑到操场玩耍,有一个男孩却将教室里的椅子全部整理好才出去。崔志颖询问班主任得知,这是一个非独生子女的“小哥哥”。“原来做哥哥,就会让孩子有不同的行为习惯。”崔志颖放低目光,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发现在他们眼里,“二胎”意味着看见爸爸妈妈孕育孩子的过程,意味着即将拥有一个弟弟或妹妹,意味着不再孤单,但小小的心里又担忧父母的爱被分走。“你既不能用成人的角度去想象他们,但也不能低估他们的理解力。”

到观众席倾听评价

崔志颖听说任德耀老院长有一个习惯,就是坐在观众席陪大家一起看戏,观众看戏,他看观众的反应,以此为依据打磨剧本。当决定踏上编剧之路,崔志颖就深感自己虽有文字功底,却缺乏舞台经验,便开始效仿老院长,陪孩子们观演。

《你好!我是你姐姐》首演时,崔志颖就坐在观众席中观察孩子的反应。一位带着3岁孙女的奶奶叫住她说:“本来想带孩子随便看看,没想到3岁的小朋友也能理解这个故事,而且她的理解和成年人很不一样,她看着剧里怀二胎的妈妈说‘原来我在妈妈肚子里是这样的’……”崔志颖终于将悬着的心放了下来——这部剧成功了。

儿童剧,太深刻孩子们看不懂,太肤浅又失去意义。“我想我的剧让孩子们看完,不会脑袋空空毫无收获地傻笑一通就走了,而是有一些‘亮亮的东西’留在心里,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哪怕只是看完《爱吃糖果的大老虎》开始喜欢刷牙了这样的小事。我还希望大人小孩都看得进去,这样孩子有疑问,家长就能回答,一问一答自然就促成一种有效的亲子交流。”

本报记者 吴旭颖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