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民歌,你会不会马上想起陕北的信天游、甘肃和青海的花儿、广西的“刘三姐”、云南的“阿诗玛”?其实,国际范儿的上海有万种风情,民歌是它接地气的一面。
江南民歌在上海青浦有着深厚的底蕴,青浦田(山)歌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因此,2021年上海市民文化节江南民歌大赛预赛在青浦区文化馆启动。以前,青浦有一批70至90岁的阿婆唱田山歌,如今,阿姐成了主力,平均年龄至少下降了20岁,这次还有一位17岁的学生参赛。
很多民歌没有谱,完全靠口耳相传。非遗传承开展后,让上海民歌从功能性、娱乐性的活动变成了一种工作、一种责任,也让上海民歌迸发出许多创新的火花。这次大赛中涌现的一首首新编民歌和创作民歌,既保留了民歌的生态基因,又在演绎中更能引发当下听众的共鸣。
“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民歌,贵在真实,贵在自然抒发。在未来的江南民歌大赛展演环节,青浦区有望让民歌手回到民歌的滋养地——田间地头,以沉浸式的方式让都市人听一曲对歌,在纯天然原生态的自然间,感受民歌是如何在上海传唱的。
期待民歌大赛从青浦慢慢扩大到青吴嘉,再产生整个长三角的联动示范效应,打造江南文化的新品牌。 赵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