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2日 星期六
呼唤传统艺德的回归 新雅鲜肉月饼  香飘申城味道嗲 张亮敏:做过歌手梦的残奥冠军
第11版:综合新闻/专版 2021-09-01

呼唤传统艺德的回归

赵红玲

最近电视剧《扫黑风暴》热播,相较于有些流量明星“无表情”“无演技”“无个性”的“三无”表演,这部剧中即便是几个配角,也因为演技到位迅速被“粉”。像演基层派出所“胡所长”的孙浩,表演处处见细节。比如他被黑社会老大的儿子搞到一头包时,不敢反抗,却对着空气扇巴掌。再像让网友“心心念念”的苏可演的“大江”,在剧中下线后多少网友仍在惦记他的刀疤脸、小剪刀、保温杯。

观众记住角色,关键在演员的创造性表演。“海哥真棒,海哥笑死我了,海哥真是铁憨憨,海哥全剧最单纯”,在B站有UP主专门为“海哥”制作搞笑混剪,海哥的一口武汉方言直接“火”了。石建演的“海哥”,出场5次,一个不起眼的龙套角色竟生生让大家记住了。

演“活”一个角色,对演员而言,这是“技”;重“艺”,力求为观众塑造出好角色,这是“德”。我们常说演员的“艺德”,还包括演员的品行和修养。但当下许多流量明星,演不同戏的男主时,除了所穿服装不同,统一的腔调,统一的表情,根本谈不上个性化的演技训练,只要有“颜值”就行,好似当下无数古镇商业街的面貌趋同。至于艺德,娱乐圈+饭圈,偷税、性侵、吸毒、整容、找替身、漠视历史,看不到传统艺德的影子。

呼唤传统艺德的回归,我们不能忘记那些随着各种文艺样式的传承一代代传递的艺德。崇德重艺、尚法向善,把每一部作品当成一个精神产品,讲智慧思想,讲怡情养性,讲灵气境界,如此养成的艺德才可能散发出兰花般的芬芳。

《新民晚报》夜光杯“十日谈”正在刊载梅兰芳、程砚秋、程十发、王文娟、贺友直等文艺界大家的艺德故事,在娱乐圈+饭圈歪风邪气不断、利字当头的当下,这让我们感受到一股股清泉般的清流正气。读先辈的故事,感知艺德的馨香,其味隽永。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