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3日 星期二
若付出生态代价,科创该如何取舍? “防闷神器”管用?防护效果打折! 23分钟 手术机器人精准“挖除”病灶 “华表”外显子组数据库初步构建
第10版:科创上海 2021-09-08

若付出生态代价,科创该如何取舍?

张炯强

老一代人看来,现在的环境全变了:以前中秋、国庆的时候,该是换上秋装,可现在,依然烈日当空,开着空调;以前,北方少雨干旱,如今却暴雨不断;甚至,快到冬天时,还有台风来袭。

今年初,地处美国南方的得克萨斯州居然来了一次史上最强寒流,这个美国的能源大州大规模停电,暴风雪让一半人口面临饮用水供应困难。不是说全球变暖吗?为何冬季风暴竟席卷南方。上周,美国、以色列的科学家发布研究结果,确定了此次极端天气的“源头”——受到干扰的极地涡旋。

研究人员指出,一方面全球气候正在变暖,另一方面中纬度地区冬季极端寒冷天气则明显增加,如西班牙、日本,都出现过类似天气。而在中国,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今年也曾出现零下8摄氏度的极低气温。北极冰层的融化,使得变暖与冬季风暴共存,灾难性天气大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仍是重中之重。

时下,我们开始经常使用“千年一遇”这个词来形容自然灾害,比如,郑州特大暴雨。然而,放眼全球会发现,“千处一遇”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我们真得该警惕起来。

细想一下,如今的温室效应,“元凶”竟然是人类一二百年前的科技创新。工业革命,汽车、飞机的出现,煤炭、石油的开采使用,不正是全球变暖的源头吗?可是,当年的发明家并没有错,他们带来了福祉,只是后人穷奢极欲,造成了今天的后果。可见,任何一项科技创新应用,都应有一个限度,不仅是以前的蒸汽燃油,也包括现在互联网、人工智能。

当科技创新与自然相违背时,我们该怎样选择?应该抛开眼前的利益,放眼长远、放眼子孙后代。比如现在的新能源汽车,都在喊着开发超容量、超续航电池;有没有想过,至少目前,这种电池的污染更大。现在,每一项科技创新,需要我们的研究者都有这样的考量。为了地球,为了人类的未来。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