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3日 星期五
我们需要更多原创基础研究 来自上海的“真家伙” 我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亮相
第8版:科创上海 2021-09-29

来自上海的“真家伙”

风云三号E星的“孪生兄弟” 王诗荧 摄

栅格舵 王诗荧 摄

不同于以往展出的卫星模型,此次航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将一颗真实的卫星搬到了展会现场。

本次展出的风云三号黎明星是卫星实物展品,是发射入轨的风云三号E星的“孪生兄弟”。这也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自珠海航展有史以来展出的第一个卫星实物展品。今年7月5日发射入轨的风云三号E星是风云系列中最新一颗低轨气象卫星,是国际首颗运行于晨昏轨道的民用气象卫星,有效填补了全球数值天气预报6小时同化窗内卫星观测资料的空白,实现全球观测资料在时间维度100%覆盖,进一步提升了我国气象预报预测、应对气候变化、防灾减灾等应用层面的能力和水平。

风云三号E星的成功发射弥补了卫星观测轨道(早5:30和傍晚17:30)的缺憾及观测资料的不足,有效补充6小时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同化窗内卫星观测资料的空白。

风云三号E星在轨测试工作已于7月23日正式开始,预计2021年底完成卫星系统测试工作并交付使用。目前,风云三号E星已与风云三号C星和D星组网运行,我国也因此成为国际上唯一同时拥有上午、下午、晨昏三条轨道气象卫星组网观测能力的国家,同时也提高了数据自主率。

本次航展上,上海航天还带来了栅格舵,它是运载火箭一子级残骸落区控制飞行试验的备份件产品,2019年11月和2020年9月分别搭载CZ-4B运载火箭执行了两次飞行试验,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将原有一子级残骸落区范围缩小85%以上的任务目标。栅格舵落区控制系统具有精度高、质量轻、成本低和适应性强等特点,后续有望成为我国运载火箭子级残骸落区控制的通用装备,这将极大改善落区安全环境,避免大规模人员疏散、生命财产损失和纠纷。

简单来说,栅格舵是一种火箭飞行姿态控制装置,通过它们可以控制回收时的姿态,确保火箭残骸能够落在设定区域。在火箭冲向天空的过程中,“栅格舵”紧紧贴着火箭不工作;当火箭的一子级完成使命再入大气层时,“栅格舵”正式开始工作,它就像给无控的一子级装上一对“聪明灵活的翅膀”。本报记者 叶薇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