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9日 星期日
让敌机不可逃逸 当机立断 自主攻击
第18版:军界瞭望 2021-10-11

让敌机不可逃逸

老飞行员回忆近距空空导弹射击

携带国产先进近距空空导弹的战机急速爬升

飞行员登上战机,准备出航

一架同时挂载近距和中距空空导弹的歼击机滑出跑道

现代近距格斗空空导弹号称“战机匕首”,它的横向机动过载能力往往超过飞机六七倍,如果在目视距离内遭遇,意味着被导弹锁定的战机很难逃生,这就好比捅了马蜂窝的人,单纯靠跑得快是无法摆脱马蜂追击的。本文作者曾是资深的歼击机飞行员,打过多枚近距空空导弹,最过瘾的是一次“人机大战”。

开局不利 摆脱被动

那是雨后的清晨,我驾驶挂载先进近距导弹的飞机升空,要拦截的对手是无人机。别以为无人机好打,其实它比有人机更刁钻,首先它的红外特征弱,这对主要靠红外制导的近距导弹来说,截获和跟踪困难更大,其次是无人机不需要提供生命支持设备,自然体型更小更紧凑,因此机动能力比有人机更强,能承受更高的过载。更关键的是,无人机背后有个远程指挥团队,他们能随时让无人机“剑走偏锋”,而我是独自驾机,相当于以我一人对抗他们一套班子。

果然,刚一交锋,无人机就利用信息优势,跑到我的后方有利位置,准备咬尾攻击。幸好,我时刻保持向后警戒,发现对方意图后立即用接近90度的坡度转弯,同时加满油门,使劲拉杆,让飞机急速转起来,其结果是座机成功转向,对准本打算背后偷袭的无人机,双方形成对头态势,而且我在上,无人机在下,我有高度优势。也正因为对头飞行,双方相对速度很大,两机迅速接近,此刻我的耳机里也传来“嘟嘟”两声,代表翼下挂载的近距导弹导引头也发现目标了,可惜的是,由于是对头飞行,无人机头部的红外信号远比尾部发动机喷口弱,以致于导弹导引头没能稳定跟踪,很快便丢失目标了。

近距格斗 难分伯仲

倏忽之间,我与无人机擦肩而过,旋即各自回转,试图再次咬住对方尾部,建立攻击航路。无人机的机动性着实厉害,虽然我竭力以最快的角速度转过来,可它居然提前转到位,与我又“面对面”了,形成“二次对头”态势。这一回,双方距离比上次近多了,加之接近速度快,当接近到我能看清它时,无人机像狡猾的鲇鱼,突然朝地面一头扎下去,似乎想一个猛子钻到“泥”里去,躲避我的猎捕。

这招确实奏效,因为我的座机机头偏大偏长,形成较大的遮挡面,影响到目视搜索,况且在这种对头态势和下视攻击状态下,无人机红外特征很弱,导弹导引头还是很难截获。

无人机似乎抓住了我的软肋,竟然钻到我飞机的肚皮下面,想来个“恶虎掏心”!

临机应变 一击成功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立即做了半滚倒转——首先是驾机围绕纵轴滚转约180度,让飞机肚皮朝天,座舱冲下,形成倒飞。紧接着,我用力向后拉杆,让飞机又快速围绕横轴旋转,操纵机头朝大地急速划下去。顷刻间,“躲猫猫”的无人机完全暴露,我一面继续拉杆,一面使劲抬头搜寻,确认目标在我的瞄准具上方靠右的位置,我不停地拉杆,让飞机转入俯冲,紧咬无人机,上天入地。

随着高度快速下降,眼前的大地景物瞬间放大,这让我的心跳加快起来,要知道,低空大机动格斗风险很高,占位攻击时若忽视高度的话,就有可能发生撞山触地的严重后果。但我决心拼到底,看谁最先“眨眼”,很快,无人机率先退出俯冲,拉起后不做停留,直接转入跃升急转弯,刷地一下往左边急转。我也使劲拉杆,力求让机头直接对向无人机尾部,造成有效攻击条件,飞机都被我拉得有点抖动了,可见当时动作之剧烈。

恰在此时,我的耳机传来熟悉的“嘟嘟”声,那是导弹导引头截获目标,随时可以发射了!我携带的这款导弹具有大范围离轴发射角,不需要机头直接对向目标,只要导引头不丢失目标就可以。但此时我跟无人机的航向交叉角持续增大,随时可能超过导弹的离轴发射角,导致丢失目标。战机不可失,我迅疾摁下了按钮,嗖地一下,翼下蹿出一团火苗,导弹快速射出,很快就向左转弯,狠狠咬住目标——你往哪儿转它也跟着转,不光飞得比你快,转得也比你更快!数秒后,导弹直接命中,被炸得支离破碎的无人机摇摇晃晃地坠向大地。 方滨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